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利用甘肃省1979—2008年的时序数据,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分析框架,考察了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度量了三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其弹性系数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GDP增长率的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向均衡收敛。教育投入的误差修正系数有正确的符号,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且二者贡献程度上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投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但教育投资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广东教育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指出了教育投资要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但广东教育投入在GDP所占比重却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加大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根据对我国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总量生产函数的计算和检验,估计出各个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从而计量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最后得出结论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大,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应更加注重非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5.
魏宏耀 《发展》2013,(3):84-84,117
本文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了1979-201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并分别测算了资本、劳动投入要素的贡献比重,结果显示,中国的TFP增长率较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缺乏活力和可持续性,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教育、科研投入的质量,提高劳动者收入,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能全  陈剑 《南方经济》2004,(10):54-56
教育本身具有经济功能与产业功能,教育消费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而教育投资可以为创造良好的教育市场,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本,本文分析了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贡献,提出了发展广东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2~2006年的GDP、服务贸易进口、出口、进出口、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的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3~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8.90%,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的贡献。文章最后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中部崛起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东部快速发展、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经济正在塌陷。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这是形成中部塌陷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否拥有高水平人力资本与"发展极"的培育、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中部崛起的突破口在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贡献。为此,需要在人力资本投资、人才政策制订与落实、投资环境改善以及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开放条件下的教育支出、教育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树金  虢娟 《世界经济》2008,31(5):56-67
本文阐述了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与渠道,讨论了开放条件下教育支出、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虑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与教育溢出效应的互补性,利用198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生产弹性要大于物质资本的生产弹性;存在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教育溢出与区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资源错配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房地产投资出发,分析其通过房地产业、非房地产业、消费、经济风险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低于非房地产投资;全国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关系,说明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最终会阻碍经济增长;分区域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与全国样本的趋势一致,呈现倒"U"形关系.其中,东北地区只有辽宁省于2014年跨过拐点,房地产投资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起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6省分别从2008—2011年开始陆续跨过拐点,并持续至样本期末,说明房地产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10年左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uses panel data models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brought by investment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of China. This paper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vestment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of central area has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增长理论框架下,将1952-2011年以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为节点划分为三个时期,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估算了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率,并对增长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整个时期各区域发展中资本的贡献率均最高;随着经济环境及政策等的改变,不同阶段各区域发展中要素贡献率有所变化;整个时期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均属高度粗放型。各区域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继续维持资本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并不断加大教育及科技投入,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教育投资的层级结构分析和政府教育经费占政府支出比率等角度考察了台湾地区教育经费投资的现状。同时,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对1981—2011年台湾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正向的动态均衡关系,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志勇 《科技和产业》2012,12(12):74-78
教育水平将直接反映在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竞争力的差异上。研究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能为区域的教育发展及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更为科学及有效的依据。论题基于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建立的思路,构建教育经济函数模型,以漳州市历年的相关数据,对漳州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定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论是:应把教育投入视为未来漳州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一要素给予高度重视。并针对漳州目前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6.
It has often been argued that the misreporting of regular wage income is limited by third-party withholding and reporting requirements. However, income arising from savings investment is often not subject to such withholding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uses a simple dynamic model to examine the problem of tax evasion of investment income. Assuming that individuals can misreport investment income but not wage income, it is shown that alterations in the audit rate and penalty rates affect an individual's saving (or investment) decisions. This suggests that parameters traditionally used to control tax evasion impact the aggregate output of an economy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dissertation completed at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The author is indebted to the dissertation committee, Helmuth Cremer (co-chair), Firouz Gahvari (co-chair), Catherine Eckel, Djavad Salehi-Isfahani, and Richard Steinberg for their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All remaining errors are the author's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7.
1992-2005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基于新古典模型导出的增长方程,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1992-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1)广东区域经济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珠三角的经济远远领先于东西两翼和山区;(2)广东经济增长存在经济收敛性,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速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缓;(3)地理位置、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城市化水平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的不同作用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otal fact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local government debt (LGD) in 31 Chinese provincial regions for the period 2000–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glecting LGD may overstat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Chinese provinces. The eastern region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ngle factor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efficiency than the non‐eastern regions. The western region shows the worst total factor performance.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is the only region that has experienced a decline in total factor performance. The state‐dominated, investment‐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may hel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ross Chinese regions but could lead to significant factor misallocation. We argue that biases towards more state‐dominated investment and land supply in less productive western,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at the expense of investment and land supply in more productive eastern region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cent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refore, further market‐oriented reforms in factor marke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