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文  彭力 《南方农村》2002,(5):31-33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进行了三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进行的以发展“三高”农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素质和效益为中心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村第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阜宁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计划,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区域品牌和特色品牌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七彩阜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阜宁大米”“阜宁大糕”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七彩阜宁”母品牌和若干子品牌“抱团发展”,形成以“七彩阜宁”为旗舰的“一县一牌”“一牌多品”模式,整体提升了阜宁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农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芜湖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一直面临着农民“不敢调”、“不愿调”、“不会调”等难题。从1999年9月起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农业科技示范能手和农村致富能人为核心的“酵母工程”,选拔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能人大户作为“酵母”,通过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破解了农业结构调整原动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皖北农业大县太和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县委常委、副县长丁思彬。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推进农业历史性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动依法行政纲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进一步做好农业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和“百个经济强镇工程”的决策后,垫江县提出,以“农业产业化工程”和“经济强镇工程”为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大力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域辽阔,是我国农业大区。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模式粗放化,土地产出率低下,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基于产业融合维度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索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途径。产业融合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农业多元效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村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总结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种植业专业会上获悉:目前,园艺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优势产业,成为“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以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为主的园艺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彭荣胜 《农村经济》2004,(12):60-62
本认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市场导向”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应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创新才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日前确定,2003年为“全国农业科技年”,以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发动和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结构调整第一线,掀起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正>深化农村改革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江苏省海门市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将继续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力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改革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一)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导向,提升产权收益,保障农民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城乡人民身体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对于规避国外“绿色壁垒”,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9月13日在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会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温家宝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联系农民的纽带”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富民与强社的关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农村信用社在业务上既承担着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责,在经营上又不能像财政部门那样无偿投资,而是要算资金成本。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面对的市场是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必须从大市…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抓住加入WTO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今年全省农业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比上…  相似文献   

16.
“十五”计划以来,河南省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比较重视林业产业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把林业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使全省林业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在10%以上,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江苏省开展民间、工商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三资开发农业推广年”活动,以促进对农业的多渠道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近年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全省“三资”进军农业势头强劲,已投资农业项目18160个,投资总规模达168亿元,初步形成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引导和推进“三资”开  相似文献   

18.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江苏省全面启动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淮安市“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使该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当地颇具影响的“农头老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省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优,农产品调好,竞争力调强,农民收入调高为思路,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力推动了化州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一、化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一)以政策为依据,巩固发展粮食产业。化州市在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科学引导农民稳定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番薯等粮食作物。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  相似文献   

20.
段显明  张琼 《农村经济》2002,(12):56-58
农业高新区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高科技、高转化、高效益、新机制的要求 ,以品种更新、技术创新、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为切入点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由于基础条件、发展思路等因素的限制 ,一些地方性的农业高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 ,正确认识才可能有的放矢。一、农业高新区的基本格局1 农业高新区的基本要求农业高新区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科技为依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