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作为具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标准和唯一性,努力做大做强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大旅游文化时尚融合力度,加快冰城夏都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资源受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影响,特色鲜明、文化多元,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可渭独树一帜.本文旨在探讨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在旅游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今天,如何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理念、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城市文化软实力.无锡以及一批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依托城市财力大力发展文化,但出现了文化发展水平被等同于文化设施提供、无形文化建设被有形文化建设所替代问题,导致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很难同步,影响了今天的城市发展.建设有民生内容、人文表现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才是实现“文化强市”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侨涌入铁路沿线地区,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所在地,迅速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俄侨聚集地和俄侨文化中心.哈尔滨俄侨文化形成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俄侨人口数量的环境优势使得俄侨文化在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 文化教育、 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独具魅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园 展园结合哈尔滨城市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以"欧陆风情"为主题,营造了一座生机盎然、富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美丽园林.园内没有实体建筑,而是选用五色草为材质,仿建了圣索菲亚教堂,作为中心景观.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最著名的城市名片之一,五色草造型也是哈尔滨园林文化的代表,二者的结合不仅体现哈尔滨的城市面貌,也展示了绿色环保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6.
打造一张“浓缩城市文化精华,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能够对城市“软实力”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鄂尔多新婚礼》品牌内涵丰富,集鄂尔多斯文化之大成,借助《鄂尔多斯婚礼》品牌传播载体的优势与自身知名度,定会使其成为独特的鄂尔多斯城市文化名片,将为弘扬鄂尔多斯文化、体现城市文化魅力、提高城市知名度等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侨不断地涌入我国东北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哈尔滨.俄侨带来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文化,东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哈尔滨的社会生活.近代哈尔滨的城市风格是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在冲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中西文化的混合与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使各种文化因素活跃起来.俄侨带来的新变化影响了哈尔滨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所体现.在北方少数民族、汉族移民以及俄侨文化习俗的相互渗透、整合下,哈尔滨的社会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北方地域特点,从而使其形成了独有的气质特点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8.
汪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克梁 《魅力中国》2014,(22):12-13
宜昌地域文化丰富而独特、神秘而深邃、博大而凝重,个性鲜明、优势突出,在品味、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身的程式、格局及突出个性。因此,突出宜昌地域文化特色,把宜昌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俄侨文化产业作为哈尔滨一种特色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深入挖掘.应加强俄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 强化特色俄侨文化产业结构和建立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改善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实行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相结合、 强化市场竞争中法制建设的保障和平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提升特色俄侨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力应创建品牌、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以新理念新科技与软实力支持、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和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我国文化强国背景下“城市输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索城市输出的战略与途径:将“城市输出”纳入国家战略和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对中国本土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意象、生活样态、城市精神、城市价值的输出;构建和推广中国自己的城市标准体系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帆 《上海经济》2014,(5):64-65
实体书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人文特色浓郁的独立书店,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文化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去北京看“万圣”,南京找“先锋”,上海看“季风”,杭州找“枫林晚”,广州看“学而优”,台北逛“诚品”……披公认为游览这个城市必须的文化享受。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哈尔滨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灵魂所在。从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哈尔滨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地缘、资源、政策优势,但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缺少特色品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旅游市场不规范和缺少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宣传促销有待加强的劣势。哈尔滨面临竞争和人才短缺挑战和文化市场潜力巨大等机遇,以期促进哈尔滨旅游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侯贺良 《走向世界》2014,(32):24-27
山东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齐鲁大地”.“齐鲁文化”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的影像也因此变得更加珍贵,收藏有山东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影像便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自行开埠"和中东铁路的修筑,众多各国移民纷纷涌入哈尔滨,将工业技术和现代社会文明带入这座城市,掀起了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使之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哈尔滨便由一个传统的自然村落迅速崛起为东北亚现代大都会.这些人数众多、行业多样、国别繁杂的侨民,成为哈尔滨历史上引人注目的 一个群体.外侨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多元宗教文化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活动,对城市域外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动.  相似文献   

16.
滨海新区的崛起,为天津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它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意义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如何找到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何在地方性的文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之问找到新的“契合点”,正是今天发展滨海新区文化的关键。对于滨海新区来说,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是当务之急,也是将自身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的关键。所谓“集聚区”,指的是一种或多种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性地集聚于一个区域之中。这种集聚会起到“放大”和“深化”的双重效应。对于产业的发展,由于集聚带来的“放大”效应,是指当一种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产业在一个区域形成集聚之后,它就会带动城市本身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特色的放大,并且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而“深化”则是指产业集聚带来了规模效益之后,会在产业的升级、产品的更新和发展趋向的引导方面有新的开掘。  相似文献   

17.
石方研究员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哈尔滨多元文化研究》一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多角度、多层面对哈尔滨这一城市现象做出了精辟的解释,提出诸多创新性的看法。全书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文明融合和冲突,从而形成了哈尔滨独有的城市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哈尔滨城市史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支撑,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宁波文化品牌,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宁波特色文化吸收了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商帮文化)的优点和精髓,并有新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来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化品牌,可以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宁波持续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转型”是当前地方高校的热门话题,但如何转型,各地方高校都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着进一步探索和开拓性的努力和尝试.地方院校的特色是地方性、区域性,要发展高校文化必然离不开区域文化.“转型”的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所谓的“道路”就是立足地方文化建设所需,构建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两者互相扶持,才能不断发展,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南北钦防四市同城化的发展,绿城南宁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同城化背景把城市文化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产业研发中心、最具东南亚风格的中国城市、以及“双核心”先锋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核心城市,塑造南宁城市文化形象以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