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都市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我国目前已形成了27个都市圈,空间格局呈现东南密、西北疏、沿海和沿江分布的特点,发展阶段由东向西逐步递减,与我国重大战略存在空间一致性.新时期,要以都市圈为支撑构建现代区域发展体系,着重在重大国家战略外培育一批都市圈,提升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都市圈发展水平,促进成熟期都市圈向城市群转变,加快都市圈融入新发展格局,最终形成"两横三纵"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总体状况和空间格局现状出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十一五"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的具体思路:以城市群的增长极培育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发展轴线、延伸轴线、沿边发展环线等形成的网状空间结构为骨架,以国家级、区域级两级增长极为节点,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工业转型区、资源富集区6种类型区为填充,融合点线面要素形态、极核轴带类型区,共同组成复合型、网络型空间结构体系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  相似文献   

4.
刘颖 《北方经济》2009,(7):66-67
由全球化、信息化导致的"尺缩钟慢"效应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行休假制度的调整,使旅游业的发展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格局,温泉旅游在此背景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笔者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重新审视了温泉旅游的研究视角,提出温泉旅游发展的时间维度--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温泉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三圈构造"功能分区加上"点-轴-网"布局等,探讨温泉旅游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日,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包括:规划背景、主体功能区划分、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能源与资源、区域政策、规划实施等十个方面。《规划》明确未来陕西省国土空间开发要着力构建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即构建以"一核四极两  相似文献   

6.
坚持产业空间与产业升级相匹配、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融合、与区域交通相衔接的原则,建设空间集聚、资源节约、功能融合、统筹发展的"一核三带四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产业布局战略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研究温州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是当前温州建设"1650"国际性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调整空间结构,是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根据我国四大板块经济份额的变化关系将我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以雁阵模式为理论起点,分析了中国国际角色巨变、区位模式转换与中国产业聚集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主导下的企业区位模式的转换,是中国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在建设"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双重愿景下,分析了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对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不足和空间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湄洲湾南岸枢纽港,大港湾、青山湾渔业旅游区,泉州湾高科技海洋综合开发区,深沪湾综合加工出口、滨海旅游区,围头湾轻工业、对台加工贸易区五大海洋经济区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并在进行泉州海洋经济"一核、两翼、三带、五岛、十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基础上,提出泉州海洋经济空间一体化策略,包括完善海洋经济一体化体制和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分工与协作等。  相似文献   

9.
中部生产力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十”字型架构,城市群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基于此,中部应该构建“宏观成带、中观组团、极核突出”的格局,推行“两核两带六圈”的点轴圈带动战略,并在整体规划、土地政策、大项目、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我国30个省区为例,构建城市化效率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其时空演变过程,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不同城市化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化影响,揭示城市化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从时序演变上来看,中国城市化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大体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结合变异系数可知,各省区城市化效率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从空间格局上看,城市化效率整体上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递进的演变特征,区域空间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呈现差异化的区域集聚现象。区域创新能力在研究时段内表现出由空间分布均衡到区域集聚的演变特征,东西差异显著,最终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延伸的"T"字形格局;从空间耦合上看,城市化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根据具体的空间关联模式,进一步将研究区域主要划分为高创新-高效率区、低创新-低效率区、低创新-高效率区三种类型。该研究从空间效应角度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西安、宝鸡、杨凌三地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的观察数据,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差异受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影响明显,Moran’sI呈负值,区内呈空间负相关,地域间辐射能力不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区域差异明显,且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区域间联系不频繁,相互辐射力度不够。文章据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合理配置区域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区域科技人才的吸收和流动;三是增强区域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一群两带三圈四层五轴”的空间轮廓、“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对泰安的发展也带来深刻的影响。泰安提出了“依托省会城市,构筑济泰经济走廊”的设想,主动承接区域内中心城市——济南的辐射和影响,与济宁相对接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和巩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刚刚提出,北京周边的天津、河北两地一些开发商就借此展开营销大战。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政策定调,"一体化"已成为河北环京津地区最为关心的热词。截止到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尚未出台。最新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初步草拟了首都经济圈总体布局,即"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两核"指京津双核,"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三个重点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172处康养旅游地为样本数据,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工具和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数理模型探究康养旅游地的空间集散特征、均衡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省康养旅游地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L”形空间架构;不同类型康养旅游地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及作用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资源禀赋奠定了康养旅游地“南密北疏”的基本格局,交通条件则起导向作用。为此提出优化建议:依托核心圈轴辐射其他区域,构建全域康养新格局;各地市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区域康养差异化、品牌化;加强地域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康养旅游地创新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区域创新发展新版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雄安新区战略也为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在省域(北京、天津、河北)、轴域城市群(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秦唐发展轴)和市域(河北省11个地级市)定量分析多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在省域、轴域城市群和市域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明显,创新集聚存在区域空间集聚效应,且创新差异依次减小,但是影响不同空间尺度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原因不存在一致性,因此促进不同空间尺度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样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罗黎平 《改革》2015,(2):91-97
改变我国发展失衡的状况,应推动并实施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的再均衡国策,通过供需双调,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再均衡。通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中观层面的区域再均衡。通过构建新型二元激励结构体系和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实现微观主体的动力再均衡。在这种再均衡国策下,县域经济在总体战略谋划上,应积极推动概念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产业发展应注重市场化导向、要素积累及本地根植性;空间发展应重视区域定位调整与内部"三生"空间优化;改革创新应重点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魏鹏  王植颖 《开发研究》2020,(3):125-134
旅游者的空间分布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枢纽地,近些年来在"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带动下,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甘肃省地域狭长,"旅长游短"的空间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研究从旅游的空间属性出发,采用插值分析、空间自相关、基尼系数以及相关性分析4种方法,根据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甘肃省各县(区)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以及人均旅游支出的统计数据,以"现状表征—历史演变"的分析路径,从"空间—时间"维度对旅游者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发展路径整体上呈现从"极核中心"向"核心—边缘"、再向"点—轴"模式演变的过程。这一路径表现为旅游者的扩散、旅游总收入的扩散以及旅游人均支出扩散的依序层次演进。  相似文献   

20.
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国际区域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