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居哈尔滨的俄侨进行了大量的经济和文化活动,留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笔文化遗产构成了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这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适时提出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量俄国侨民的到来,使哈尔滨一度成为俄侨活动的中心。移哈的俄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俄侨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从学理层面探讨俄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40年代俄侨历史学家及学者活跃在中国,特别是在哈尔滨.他们有着与中国人不同的民族意识、文化背景,因此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理解方式,提供了知识和思想的多样性,反映出其对历史的认知.本文通过研究当时哈尔滨的俄侨历史学家所从事教育及学术科研活动的特殊性、俄侨人文学科发展、历史学家作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的俄侨史.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俄国侨民涌入哈尔滨。其中的俄侨音乐家在哈开设音乐学校,举办音乐会,组建交响乐团、歌剧团、合唱团等,并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演出,将欧洲主流音乐文化形式引入哈尔滨,为哈尔滨市的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建筑的推进,哈尔滨俄侨大量涌进,创办了多达一百五十余种报纸.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哈尔滨俄侨报纸进行了学术研究,出现一批包括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呈现出明显研究特点,包括综合性研究、 政治性研究和前沿性研究,今后应加强专题研究、 分类研究、 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侨涌入铁路沿线地区,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所在地,迅速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俄侨聚集地和俄侨文化中心.哈尔滨俄侨文化形成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俄侨人口数量的环境优势使得俄侨文化在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 文化教育、 文学艺术、 新闻出版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独具魅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俄侨文化产业作为哈尔滨一种特色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深入挖掘.应加强俄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 强化特色俄侨文化产业结构和建立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改善特色俄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实行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相结合、 强化市场竞争中法制建设的保障和平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提升特色俄侨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力应创建品牌、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以新理念新科技与软实力支持、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和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与通车,大量俄侨涌进哈尔滨,并创办了多达二百五十余种杂志.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哈尔滨俄侨杂志进行了学术研究,出现一批包括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呈现出明显研究特点,包括综合性研究、 政治性研究和前沿性研究,今后应加强专题研究、 分类研究、 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侨不断地涌入我国东北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哈尔滨.俄侨带来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文化,东西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哈尔滨的社会生活.近代哈尔滨的城市风格是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在冲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中西文化的混合与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使各种文化因素活跃起来.俄侨带来的新变化影响了哈尔滨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所体现.在北方少数民族、汉族移民以及俄侨文化习俗的相互渗透、整合下,哈尔滨的社会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北方地域特点,从而使其形成了独有的气质特点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0.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著名的俄侨诗人、作家兼中国文学翻译家,1920-1952年侨居中国期间曾发表193首抒情诗,并翻译大量中国古典诗歌与哲学著作如《团扇歌》《离骚》《道德经》等,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俄语诗人之一”.本文集中阐述他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各时期的生活工作坎坷经历,归纳整理他在中国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主要诗歌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涉侨类博物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华侨华人藏品的收集、保护和相关历史的传播、展示。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作为涉侨类博物馆,收录了大量留苏(俄)学生、旅俄华侨及相关藏品,现已成为黑河对外交往的一张靓丽名片。联合办展、开展学术研讨、加强国际化交流等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自建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这段时期,前后曾经历了俄侨和日本金融企业进入和垄断哈尔滨金融市场。在此期间,英美法银行业也纷纷在哈尔滨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民族金融业也因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快速兴起在夹缝里生存发展起来。哈尔滨的金融经济在殖民统治下呈现高度国际化态势。本文重点阐述了建国前哈尔滨金融经济国际化的态势和主要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歌剧是在16世纪末的欧洲形成于意大利,从18世纪到19世纪,歌剧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发展,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西方,歌剧被视作艺术皇冠上的钻石,它在古典艺术中的崇高地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1898年,沙俄政府在中国境内修筑并经营中东铁路,伴随着俄国人的与日俱增,沙俄殖民者在铁路附属地内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普通教育体系,包括中小学、 职业技术学校、 高等大专院校和私立教会学校多所.客观地说,俄侨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变迁影响甚至改变了哈尔滨的现代教育进程,对哈尔滨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898年,沙俄政府在中国境内修筑并经营中东铁路,伴随着俄国人的与日俱增,沙俄殖民者在铁路附属地内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普通教育体系,包括中小学、 职业技术学校、 高等大专院校和私立教会学校多所.客观地说,俄侨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变迁影响甚至改变了哈尔滨的现代教育进程,对哈尔滨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阳 《黑河学刊》2009,(7):72-73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先后有6-8万俄罗斯移民入驻该地区,虽然其中大部分他迁或回迁,但仍有数以千计的俄侨永久定居下来,其中多数为俄罗斯妇女,她们与中国男性结成混合家庭。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繁衍生息,她们的后代如今已遍布黑龙江中上游边区各市镇村屯,成为地域经济开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俄裔族群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19世纪末中国人赴俄经商与俄罗斯姑娘组成家庭,后来因排华运动而返回国内定居哈尔滨;第二种是“十月革命”后逃亡到哈尔滨的白俄贵族、政府官员等,由于家道中落,无以为继,被迫嫁给中国本地居民;第三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遭遇饥荒,黑龙江左岸部分贫苦农民及手工业者渡江南下来到哈尔滨,并在此地与中国人结婚。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海侨港在20世纪70年代末集中安置印支难侨1万多人,被联合国难民署誉为难民安置工作典范。本文回顾了侨港的发展历程,归侨从贫穷到富裕的经历,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9.
秦坤 《魅力中国》2013,(29):105-105
歌剧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包含了歌唱、表演等等多种的艺术形式。歌剧表演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主体性上,培养表演者的主体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歌剧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歌剧表演的主体性提出了一些自身的看法,希望有助于歌剧表演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为那些在漫长的岁月里流浪漂泊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新家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纷纷投奔哈尔滨.哈尔滨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所以,本文从近代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原因为切入点,进而阐述近代犹太人在哈尔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对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