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农村经济》2010,(11):53-53
11月份,先后进入立冬、小雪,受冷空气的频繁影响,水温会继续下降,外塘甲鱼进入冬眠期,根据天气情况应注意及时加深水位(1.5米以上),而河蟹逐步起捕上市。对一些需要越冬的养殖品种,广大养殖户还应加强越冬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如适时补水,加深水位。常规鱼种下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塘越冬前,鱼池要清塘消毒,适当投喂精饲料,以增强体质,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开春气温逐渐回升,各类鱼塘都开始投放鱼种进行养殖,鱼塘各种生物繁殖加快.投饲增加,各种生物代谢排泄物不断增多,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逐渐活跃,“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话道明了春季抓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到“三早、四定、五消”。  相似文献   

3.
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若在鱼种放养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就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值春放鱼种的时节,各鱼塘养殖户正着力组织鱼种,精心安排生产,为新一年鱼塘获得高产高效作准备。但鱼塘病害的预防工作始终是各养殖户不容忽视的问题。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病害一直是制约渔业生产发展、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药物陆续应用于生产之中,但是,由于鱼类特殊的生长环境,并不象鸡、鸭那样较容易掌握,往往药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造成了鱼病治疗的不理想效果。因此,新春伊始,各养殖户应当增强病害预防意识,始终坚持“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5.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无论是养殖户自育鱼种转池,还是外地购买运输来的鱼种,都要在鱼种放入新的养殖水体之前,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特别是新品种引进,或转入大水面养殖的鱼类,更要注意这一点,以防鱼类新的疫病传播,造成重大损失。鱼体用药物浸洗,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而且还具有用药量少,安全性大,经济方便,便于操作等优点,很易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在具体使用时,必须注意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6.
我县梅林镇陈某,一口3亩鱼塘,2004年3月20日放养16—20cm草鱼种2100尾,5月6日后开始出现死亡,以后每天死鱼20—30尾。病鱼特征:鱼体乌黑,病鱼行动缓慢,独游不吃食,鱼体肉眼可见少数虫体,鳃丝腐烂带泥,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后用药:①敌百虫1ppm全池遍洒;②连续两天1ppm漂白粉全池遍洒与内服杀菌药物三病宁,第四天死鱼减少,鱼病基本得到控制。分析原因主要没过以下五大关:一、清塘消毒关:该塘5—6年没有清除过塘泥,塘泥20—30cm厚,鱼种放养前池塘消毒不彻底。二、鱼种消毒关:年初,干旱少雨,鱼种放养晚,水温高,鱼种拉网、运输过程损…  相似文献   

7.
12月份,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水温不断下降,河蟹大量起捕上市。对一些需要越冬的养殖品种。广大养殖户还应加强越冬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如适时补水,加深水位。常规鱼鱼种下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可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并塘越冬前,鱼池要清塘消毒,适当投喂精饲料,以增强体质,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鱼种消毒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根据鱼的体质强弱、水温等情况,用各种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通过采取浸洗鱼体、全池泼洒等措施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达到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而且是成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否则,将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鱼病,严重时可导致鱼种大批死亡。所以鱼种放养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洪家春 《农家之友》2004,(10):40-40
俗话说得好,“养鱼不预防,得病就白忙。”这句话道出了鱼病预防的重要性。在当今养鱼环境变坏,病害较多的情况下,养殖户应将鱼病预防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1.要选择优质的鱼种优质的鱼种一般规格整齐,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话道明了春季抓好鱼塘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抓住"三早、四定、五消"关键技术措施。一、"三早"所谓"三早"即指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春季放养鱼种要尽量提早,各地一般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适宜,这时水温较低,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发生疾病是病原、养殖环境条件和鱼类自身的免疫机制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疾病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鱼类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提高鱼病防治水平。1.抓好池塘清整消毒关。鱼种放养前必须清除池塘淤泥和杂草,加固池埂,并充分曝晒,以加速有机物矿化、分解,同时使用药物消毒,以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鱼种放养前10-  相似文献   

12.
<正> 1、环境消毒 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以杀死致病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kg,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 2、苗种消毒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以及气泡病,特别易发生水霉病,可用0.15-0.2ppm  相似文献   

13.
鳜鱼的病害可直接影响鳜鱼的健康生长,影响鳜鱼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因而,做好鳜鱼病害的预防工作是鳜鱼生产的重要一环。笔者经过多年探讨,认为鳜鱼病害的预防应把好“四关”。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生理活动加快,摄食量开始增加,与此同时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也频繁活动并开始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并流行,因此春季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而要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抓住"三早、四定、五消"技术要点,具体措施如下:一、"三早"即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一般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这时水温较低,鱼种活动较弱,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鱼种不易受伤。春季应在  相似文献   

15.
江农 《农家之友》2007,(7S):48-48
一、搞好环境卫生。 二、注意防暑降温。 三、重视防疫灭病。要及时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传染病疫苗。给兔常饮0.01%高锰酸钾水或0.02%痢特灵水,实行母子分养,以减少相互感染。另外,要坚持用药物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6.
12月份,外塘甲鱼已完全进入冬眠期,河蟹也陆续起捕上市。对一些需要越冬的养殖品种,广大养殖户还应加强越冬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如适时换水,加深水位。常规鱼鱼种下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塘越冬前, 鱼池要清塘消毒,适当投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17.
坝塘密集型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改变常规粗放饲养的方法,这里总结出十个诀窍。1.投放大规格鱼种。小规格鱼种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生长慢,成本高,导致生产发展慢,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不高。坚持投放大规格鱼种,使生产周期由2.5~3年降至1~1.5年,加快生产周转,达到高产高效。2.深水活水养鱼。因为浅水塘水面容积小,坝塘老化造成载鱼量少,产量不高。要清塘挖深2.5米,使鱼容量增加,鱼产量保持在500公斤。死水塘水源差,进排水困难,水质易污染,水体含氧量少、病害多、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活水塘常注…  相似文献   

18.
<正>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控制技术1.预防(1)鱼种入池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时应及时清除,生产上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为生石灰。生石灰化水后,产生强碱(氢氧化钙),具有破坏细胞组织的强杀作用,能杀死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椎实螺、水蛭、病菌、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好清塘消毒关开春后,首先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用漂白粉、生石灰或专用清塘药物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二、把好投放鱼种关一般春放时间可安排在春节前后的2~4月。具体放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晴朗暖和、水温在6~10℃之间的晴天中午和下午进行,阴雨、霜冻、下雪、大雾天不宜投放。投放鱼种时动作要  相似文献   

20.
<正>春季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时期,抓好春季鱼病防治,可为全年养殖打下良好基础,现就怎样抓好春季预防鱼病的主要环节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养殖者参考。一、重视鱼种放养前的清塘消毒池塘淤泥中含有各种致病生物,又是水质败坏的根源,因而在鱼种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塘,这是预防鱼病的根本措施。春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