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日,中英政府在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达成多项协议:伦敦投资者获得8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可用于投资中国内地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英国央行将允许中国的银行设立英国批发银行分行等。这些协议的达成,无疑将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进而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央行7月13日授权中银香港向台湾供应和回流人民币现钞,央行新闻发言人近日向外界表示,该业务可马上开展,目前台湾人民币现钞货源不稳定、残旧钞多、兑换成本高等问题将从根本上解决,但对台人民币现钞清算服务暂不采取两岸直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央行在2009年4月16日公告称,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前按要求进行登记,范围涵盖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及其他支付清算业务。这意味着运作Q币、泡币、U币、百度币等电子货币的公司,将被正式纳入央行的监管体系。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腾讯Q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在香港、新加坡、伦敦和台湾等地有所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在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和韩国首尔人民币清算行地位的确立,更使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初显端倪,也引起了国际金融界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14,(19):69-69
我国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6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中国人民银行还决定授权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亚洲以外的国家(地区)选定人民币清算行。  相似文献   

6.
《商》2015,(37)
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我国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初衷是应对金融危机,但伴随国际上"去美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货币互换合作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推进人民币在境外贸易、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发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朱伟 《中国海关》2014,(1):86-86
央行如果不能保证币值稳定,同时还利用其垄断地位不断放水,放任法币贬值,那么即便打压一个比特币,还会有其他替代性货币出现。2013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打不开了,网络传言是被比特币玩家攻击了。在此前几天,中国人民银行约谈了十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得给比特币或者类似的互联网货币提供支付与清算业务。12月18日当天,BTC China等中国比特币交易平台悉数发出告示,停止接受人民币存款,以及与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存款合作。  相似文献   

8.
刘经伟 《商场现代化》2014,(25):205-206
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了财经界的热点词汇。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实现强国梦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只有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的外贸和外汇市场,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来的冲击和干预,并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通过考虑近些年央行与他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的背景,综合分析对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聚焦网页     
伦敦证交所与法兰克福证交所合并失败http://www.homeway.com.cn伦敦证交所与法兰克福证交所合并"突然死亡",12日,在法兰克福证交所取消预定的股东投票之后,伦敦证交所收回了与法兰克福证交所的合并提案。据伦敦证交所自己称,收回提案是因为此次并购没有得到股东们的足够支持。股东们认为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在开放经济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将全方位与世界接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加快。1996年央行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后,正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资本与商品的跨国流动越来越便利。长期以来因金融抑制与高度监管而并不突出的货币替代问题也必将越来越突显出来。可以说,货币替代问题在  相似文献   

11.
叶檀 《商》2013,(3):9-9
由于中国广义货币(M2)位居世界第一,似成世界上通胀第一风险国。中国存在通胀风险,但未必不可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根据央行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央行资产规模在下降,说明中国在控制基础货币发放。截至2012年11月末,央行资产规模达到28.99万亿元,比10个月前的1月末,资产规模减少51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家规避金融危机,央行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外贸企业减少风险以及人民币争夺亚洲货币事务主导权。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国际商务财会》2009,(4):12-13
明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将实现零关税;6大行业退税率上调 中国出口接近全面退税;税总明确企业手续费和佣金税前扣除规定;央行今年研究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5家央企重组 央企户数调整为138户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对外经贸财会》2009,(4):12-13
明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将实现零关税;6大行业退税率上调 中国出口接近全面退税;税总明确企业手续费和佣金税前扣除规定;央行今年研究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5家央企重组 央企户数调整为138户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功能,成为主要的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汇率改革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萌芽和发展,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影响力的提升等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但由于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失衡以及"霸权货币"的抵制,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少困难。我们应完善和推广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本土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回流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推进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以东亚货币合作为基础,推进国际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6.
《致富时代》2014,(4):1-2
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在香港、新加坡、伦敦和台湾等地有所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在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和韩国首尔人民币清算行地位的确立,更使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初显端倪,也引起了国际金融界较多的关注。笔者在此侧重讨论人民币离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意义及其为国际经济活动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一样成为世界的亮点,中国会展业步入了一个以兼并收购和优胜劣汰为主要特征的整合期。在年初于南京举行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业内专家普遍预期:"创新与发展,竞争与合作"是中国会展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合作办展、自主经营"将成为现在和未来办展的主要形式。2009年7月25日,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与台湾知名的安防展览主办单位及整合性媒体服务供应商——A&S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双方就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将拥有A&S集团旗下所有业务和资产的大部分股份达成共识。让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中心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新华 《北方经贸》2009,(5):111-11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后发展优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威望,经济和贸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在保证对世界承担义务的同时要利用大国优势,充分享有大国地位带来的战略利益,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中一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形成,要选择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对外交往中主动和鼓励使用人民币,进一步放开对人民币现钞入境的限制,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人民币离岸业务提供必要的服务,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国际化要求。选择恰当时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最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9.
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探讨当下一次国际金融预警机制失效时,怎样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对比美国几大投资银行在此次危机之前的表现,分析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之路,提出不仅不能因扼废食,而且还要大力提倡金融领域的创新,继续做大做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观点;争取在国际贸易间尽快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使人民币尽快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增大别国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币回流具有客观基础近年来,在央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造成人民币回流业务迅猛增长。1.跨境人民币业务强劲增长2011年,我国与18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跨境人民币交易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