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体制改革又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再一次郑重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对于进入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最终完善国企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也就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邵宁同志在一次会上的报告。原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勒。全文共讲四大问题:第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和起步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第二、国有企业的攻坚阶段;第三、国有企业攻坚阶段的主要内容;第四,十六大之后的国有企业改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央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并确立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标志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体现为“三新”:一是新的体制结构的战略整合。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是原体制的调整,而是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构造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明确了新的重点。在国有出资人到位的同时,规范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以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事实说明,以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是不尽成功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从体制上、机制上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是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实践上看,这种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李荣融(一、4)切实做好财政企业工作支持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朱志刚(一、s)积极做好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促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孟建民(二、4)关于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几点思考 /郭建新(二、7)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黄菊(三、4)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努力开创国有资产监管 工作新局面/李荣融(三、9)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李毅中(三、15)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黄奇帆(三、!g)积极探索一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05,(4):1
全国政协委员陈清泰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在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中,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基础性意义。陈清泰建议:  相似文献   

8.
完成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步入攻坚阶段,一系列深层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但现行改革的某些措施,却存在对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制约,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债转股等问题,笔者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企的改革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和完善现代…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的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系统工程的核心是通过解决旧体制遗留问题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给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产权改革,改善企业所有者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最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是党和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需要,是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坏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今年三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革。改革以后,在社会上和审计机关内部都产生一些误解: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将取代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这是对审计机关法定职能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错误认识。一、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革的形势下,加强和深化国有企业审计,严格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要坚持政企分…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由出资人推动的新阶段。4年来,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紧紧围绕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以组建  相似文献   

13.
《河北企业》2009,(2):5-9
2009年.全省国企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增值、调结构、推改革、强监管,推动国有企业战略协同与整合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确保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习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国企。以国有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国资委工作汇报,原则同意我们提出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即: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在此基础上,争取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制和机制。围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着重要做九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2004年,全国31个省区市等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关键和前提的作用。2005年是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的重要一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挑战性的工作,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1月份在京召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资源,如矿山、土地、河流等;二是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民航、港口、水利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即由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国有企业资产(包括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各种形式)。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要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其次是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一、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即放权让利阶段;二是经济责任制,即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营责任制阶段;三是产权改革的突破,即股份制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随之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避免资产流失并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和人民利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演变历程,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管理办法单一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监管体制模式、优化资产结构、治理腐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体制改革又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再一次郑重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决定,这对于进入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最终完善国企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运作机理及财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树 《四川会计》2002,(11):32-34
一国有企业集团设置财务总监的现实意义(一)是完善委托代理制度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迫切要求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策与企业的关系特征是政企合一,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是行政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国家采取党纪、政纪等方式对代理人实施监督,基本上不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但随着“放权让利”式改革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国有资产的委托方式仍然采用行政契约,代理人只有行政责任而无资产责任,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产权约束的失败;代理人权倾企业,使党纪、政纪、职工民主等监督日渐弱化;财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