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琼 《魅力中国》2013,(11):330-330
我国电视媒体在市场化发展的大背景以及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某些媒体置媒体道德于不顾,一味以庸俗、低俗、媚俗的节目内容来博取观众的眼球,节目道德滑坡现象严重。而以宣传社会主义道德为宗旨的道德建设类电视节目呈现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特别是媒体道德失范,由此本文通过对央视《道德观察》栏目在保护参与者隐私权.以及避免媒介舆论审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媒体人应如何保障节目道德水准,以及媒体人遭德对于道德类节日乃至整个电视节目的道德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玥 《魅力中国》2009,(18):91-9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半边天》栏目创立,不仅填补了女性电视节目的空白,也由此掀起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女性栏目播出热潮。在随后的10多年间,媒体环境和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曾经热播的女性节目已经淡出了荧屏。当代女性电视节目在关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节目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将以《半边天》栏目为例,针对女性电视节目定位以商业模式困惑,浅析这一类型节目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曾宪梅 《魅力中国》2013,(17):300-300,231
电视行业的竞争日激烈,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节目包装,美化节目形式,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老区建设》2012,(15):5-5
CCTV-7农业节目《生活567》栏目最近正在热播的系列节目《神奇的村庄》第2季,继《神奇的村庄》第1季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热议。随着节目的播出,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给栏目组打来电话表示,他们不仅从节目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更体会到了生活的质朴和真诚。  相似文献   

5.
李光斗 《走向世界》2011,(36):40-41
由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从1986年12月8日开播到2011年5月17日录完最后一期,累计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连总统奥巴马也为了当选该节目嘉宾而挤破头颅,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6.
李思婳 《理论观察》2009,(3):182-183
从上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媒体上兴起和蔓延,并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之一。在我国央视和地方台的某些电视节目,如《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星光大道》等都属于此类节目。比较受观众喜爱。但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人物选择与叙事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何搞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刘小殊 《中国经贸》2009,(16):23-23
随着我国打造本土化、多元化的电视节目理念日益成熟,曾经被西方国家称为“重要早餐”的早间电视节目被搬上中国观众的收视“餐桌”。调查表明,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生活资讯是我国观众对早间电视节目的需求焦点。本文以cctv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节目为例,分析新闻资讯类“电视早餐”这一“盛宴”的“烹饪”手法。  相似文献   

8.
王英波 《理论观察》2009,(2):169-170
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是电视观众对节目主持人持有的印象或情感,描述传者和受者关系的全部体验。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必然会拥有自己的观众,确立自己的品牌。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中通过认知、体验和信任形成感情,对主持人产生期待。在不断收看这些主持人的电视节目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飞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这期间经济增长,事态变迁,各种形态的电视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使传媒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和万花筒般的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观众力求从众多节目中挑出自己认为喜爱的节目。本文根据目前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如何打造精品电视节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产业》1996,(1):31-31
加密电视和解码器加密电视或者加扰电视,就是电视节目的提供者,对所提供电视节目中的某一套或某些套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使得观众在自己的电视机屏幕上无法正常地收看,甚至根本看不到这些加密的电视节日。观众如果要想收看加密电视节目则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传媒中,电视的竞争是最为激烈残酷的。在打开电视机就可以收看到几十套电视节目的今天,观众的选择性在增强,忍耐性则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人的劳动成果有可能换来无人喝彩,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经济节目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那么,如何使电视经济节目好看耐看,使电视人的辛勤劳动得到观众的承认呢?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在探索解决这一难题,中央台经济频道的再次改版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中央电视台从1985年创办第一个经济栏目《经济生活》开始,十多年中多次进行改革和改版,至今已有10个经…  相似文献   

12.
杨元 《魅力中国》2014,(24):283-283
自从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年10月登陆荧屏以来,围绕这档节目的各方讨论便层出不穷,其中由主持人李锐扮演的“村长”角色更是以其互动性与存在感引发了节目中萌娃和观众的喜爱。本文将以此现象为例展开对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角色扮演的讨论,剖析当今电视节目创作中主持人角色扮演的作用、如何进行角色扮演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靳玉娜 《魅力中国》2011,(3):231-231
BTV文艺频道《文化快讯》,是一档文化演艺资讯类服务节目,2011年1月1日开播,每天中午12点首播,全天滚动播出四次,节目内容主要为首都各类文化演艺信息的及时报道,独到点评,揭秘台前幕后、呈现精彩看点,以记者现场体验式报道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文化消费指南,融服务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在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亦实实在在的为提升荧屏文化品质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王静 《魅力中国》2013,(5):328-328
随着荧屏电视类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电视频道繁多,电视节目的数量与类型等也在逐渐增多,各个电视频道都具有各不相同的节目编播方式,同时也具备自己频道的导视系统。在注重人文关怀的今天,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更加的丰富多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收视的负担。因此,节日导视作为电视节目和频道的一个连接窗口,适时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且重要的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节日导视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功能和编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华西都市报》2009年9月27日报道:昨日18时央视名牌节目《实话实说》在做完最后一期后,正式告别观众了(始播于1996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各电视台纷纷开办自己的访谈节目,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访谈节目主持人就需要特别重视访谈过程中的“提问”这一基本环节,使得它得当、精彩,提高访谈节目的质量,使观众喜爱这档节目. 《杨澜访谈录》和《非常静距离》就是通过独特的提问艺术,形成不同的节目风格.  相似文献   

17.
庄言  晓宇 《新财经》2001,(1):24-26
这年头,谁都想发财,可是财富争夺战正如火如荼,一无本钱、二无帮衬的工薪族想要发财似乎只有把宝押在炒股票、买彩票上,但如今又隐隐约约另有一条生财之路摆在眼前——参加电视台里的益智节目,而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就是这类的节目之一。最近揭晓的2000年中国电视榜,《幸运52》摘取了年度最佳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桂冠。《幸运52》在中央电视台可称之为异端,是带博彩性质的游戏节目,观众的印象是“真给东西”。幸运是大众的流行梦想,而大奖又使得悬念更有了吸引力和刺激性,一年来,这档大众化或蓝领化的节目,成为央视二套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幸运52》的原版是在英国有30年历史的《GOBINGO》,一个纯粹的博彩节目,每天的奖金高达2万英镑。英方的代理商意欲把《GOBINGO》的版式及设备售给央视,据说开价40万美元,央视考虑到《GOBINGO》与国情不合,决定剥离其博彩性质,进行改造。《幸运52》因此低调地调适了一年没多大动静,直到2000年年初,版式调到眼下的格局,突然之间就火爆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陈峰 《理论观察》2009,(4):165-166
齐齐哈尔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视点》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笔者与全体采编人员一样,从栏目创办开始,就有一种像养育呵护孩子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点》栏目茁壮成长,并成为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实践证明,创办好一档新闻评论节目必须体现出节目的特色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视节目形式不断创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本文试图从电视观众欣赏的一般心理规律入手,探讨有关电视节目创作的几个问题,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1.选题与制作的观众意识电视节目选题范围广泛,不同题材适合不同的观众对象,在选题和制作中,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这就是观众意识。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电视观众,你关心的焦点是什么,就要在这个焦点上下大功夫去处理。电视节目选题首先必须是自己所喜爱的。才有信心挖掘节目内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时刻把自己置于电视观众之中,在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石小溪 《魅力中国》2010,(12):90-91
我国现在处于转型时期,丰富的电视节目充斥着荧屏也消费着观众的眼球。节目质量的参差不起、节目内容的乏善可陈都是传媒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报道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子系统之一,肩负着宣传政策、传播信息、传授知识和舆论宣传的重要使命,更应该以高姿态站出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本论文以《双城的创伤》为例,从深度调查、故事性、主持人风格及节目的社会意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