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6年7月23日,我市锦丰镇店岸村一个养殖户的池塘突发异育银鲫短时间大量死亡事件,接报后笔者随即赶往当事人的池塘边。经现场实地察看病鱼症状,并结合镜检,确定这是一起异育银鲫感染粘孢子虫所引发的急性死鱼事件,后经及时对症下药治疗,5天后病鱼死亡减少,7天后停止死鱼。现将具体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一、池塘概况该发病池塘总水面12亩,平均水深约2.5m。今年5月下旬时放养鲫鱼水花12万尾,至病发前体长已长至6~7cm,近阶段平均日投喂颗粒饲料40kg。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福建省闽江水口库区古田段网箱养殖的草鱼流行一种"脱鳞病",发病初期,症状极似细菌性赤皮病,后期,全身鳞片脱光,只剩下头部皮肤完好,但病鱼还会在水中无力缓游。这种症状在以往淡水网箱养殖中从未见过。内服多种抗菌素均无效。笔者采用外消加内服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1.病鱼症状:发病初期,患鱼食欲减  相似文献   

3.
<正> 本试验在从患病的牛蛙体内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内服盐酸土霉素和外用稳定性粉状ClO_2的治疗方法,对患烂皮病的牛蛙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5月27日,笔者从上杭县永发种养殖有限公司8#池塘中钓到1尾鲤鱼(350g)、10尾异育银鲫(350-450g),发现异育银鲫有病症,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与粘孢子虫病并发。向养殖户了解,该鱼塘还未出现鱼死亡现象。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现将具体情况及治疗过程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上杭县永发种养殖有限公司是上杭县水产标准化养殖场,该场有池塘11口、面积160亩,发病的8#池塘面积2亩,平均水深2m。2011年6月20日投放异育银鲫"中科3号"3000尾(2-3cm)、鲢鱼400尾(10-12cm)、鳙鱼80  相似文献   

5.
从患病牛蛙的病灶部位分离菌株,在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基础上,采取内服盐酸土霉素与外用"菌毒消"(主成分为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酚)相结合的方法,对患病牛蛙进行了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50.0mL/kg蛙体重的盐酸土霉素拌饵口服,每天1次,连续投喂5d,同时采用0.14mL/L的"菌毒消"溶液全池泼洒,每隔1天1次,连续泼洒3次。这种内服敏感抗菌素外用消毒剂的治疗方法,对牛蛙的烂皮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到了57%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建宁县一养殖户的养鱼池连续几天出现死鱼现象,2011年6月16日笔者前往诊断、治疗。经认真仔细观察、解剖、镜检,精心治疗一个星期后,病鱼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结果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该发病鱼池面积75亩,淤泥20~30cm,水源是山泉水,2月份放养草鱼种2万尾,鲤鱼20万尾,彭泽鲫1万尾,养至6月16日草鱼平均规格0.5kg/尾,鲤鱼0.25kg/尾,池塘东岸有一养猪场,养菜猪  相似文献   

7.
异育银鲫是我县淡水主养品种,2004年养殖面积达5万亩,养殖产量达2万吨,养殖亩效益达(1000~2000)元。今年,全县精养异育银鲫面积近6万亩。由于5月下旬以来,振东、滨海港、滨淮等银鲫主养区域相继发病,银鲫死亡率高,损失惨重,发病重的塘口死鱼在20%以上。为此,笔者对银鲫主养区域部分发病较重的塘口进行了调查并和部分养殖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异育银鲫“感染综合症”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背鲫在成鱼池中主养,放养密度一般与异育银鲫相同,每亩也以放养1200尾左右为宜,再搭配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鳙和草鱼鱼种等,每天投喂两次饵料,投量为鱼体重的5%-7%。在通常情况下,每亩可产高背鲫250-300千克,鲢、鳙、草鱼等家鱼200多千克。  相似文献   

9.
<正> 异育银鲫以其肉厚味养,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现已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自永靖县引进异育银鲫并进行池塘主养,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调整了永靖县原来仅养“四大家鱼”的养殖结构,现就池塘主养异育银鲫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鱼种的培养和选择。最好选用当地产的鱼种,在晴好天气,现捕、现运、现投放。选择每千克25—30尾、纯种、健壮、均匀的异育银鲫鱼种。若从外地购买,一般购买“乌仔”鱼苗比较合算,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县城关镇东关渔场一口主养云斑鮰池塘暴发出血病。通过我们积极治疗,病情完全得到控制。笔者现将防治情况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该发病池塘面积2.5亩,水深1.2—1.5m,池底淤泥平均25cm,以地下井和环城河作水源。5月6号放养27尾/500g云斑鮰鱼种7500尾,搭配花白鲢及武昌鱼。全程投喂鲤鱼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33%。8月8号早晨病发并开始死鱼。二、发病症状发病期间病鱼表现以下综合症状:部分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呆滞无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体表无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体表表现充血、轻重不一,各鳍条、头部、眼部、口腔、鳃盖严…  相似文献   

11.
我县南美白对虾近年来在第二季养殖期间有部分养虾户发生对虾的疾病,在一发病时,病害发展势头迅速,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虾农的经济效益。县水产技术部门科技人员在对虾发病间进行多种药物摸索防治,进行内服外用结合的防治方法,从而摸索出对虾疾病有效控制防治方法。应区别不同发病类型,分别采取各种药物有效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1998年9月12日,我县腰埠鱼场发生鱼病,一口池塘每天死鱼25kg 左右。15日,我们确诊为暴发性出血病。我们采用了内服病毒灵与外用鱼虾宁相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面积约50亩,放养鲢、鳙、鳊、鲫等鱼。其中,鳊、鲫死亡较多。病鱼体色灰白,眼眶、鳞片、鳍基充血严重;为典型的出血病症状。此病来势凶猛,损  相似文献   

13.
<正>1.异育银鲫中科3号:我公司多年与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建成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苗种5亿尾。3-5月供应水花、夏花等苗种。产品连年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鳡鱼:鳡鱼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是我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现年产鳡鱼水花2000万尾。5-7月供应水花、4-  相似文献   

14.
<正>1.异育银鲫中科3号:我公司多年与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建成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苗种5亿尾。3-5月供应水花、夏花等苗种。产品连年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鳡鱼:鳡鱼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是我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现年产鳡鱼水花2000万尾。5-7月供应水花、4-  相似文献   

15.
<正>1.异育银鲫中科3号:我公司多年与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建成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苗种5亿尾。3-5月供应水花、夏花等苗种。产品连年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鳡鱼:鳡鱼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是我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现年产鳡鱼水花2000万尾。5-7月供应水花、4-  相似文献   

16.
<正>"一点红"是在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期间最为常见的一种暴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范围逐步扩大,尤其是在高密度精养池塘更容易发病,成为制约黄颡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现就其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进入6月份,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和饵料投喂量的不断增加,进入黄颡鱼苗种"一点红"病害高发季节。此病主要感染35cm黄颡鱼鱼种,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病鱼体表也没有明显感染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离群缓游、反应迟钝,身体失  相似文献   

17.
<正> 1、主养异育银鲫 以异育银鲫为主养品种,用颗粒饲料喂养,轮捕上市,同时套养银鲫夏花供翌年苗种。 (1)投种与收获 亩投放银鲫种150公斤,其中3两/尾占50%,1—2两/尾占50%;另投放250尾0.6—2两/尾的白鲢,50尾3—5两/尾的花鲢,110尾0.6—1两的鳊鱼;6月份套银鲫夏花500—800尾。 年底亩平净产银鲫750公斤以上,规格7—8两,白鲢200公斤以上,花鲢50公斤左右,鳊鱼7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白皮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梢出现白色,并迅速扩大,背鳍和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出现白点,最后病鱼形成头朝下,尾鳍向上与水面垂直,不久就死去,主要危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6月8日十方镇处明村一养渔户来站,请求诊断治疗。池塘面积16亩,平均水深1.2m,池塘一边靠山,二边靠稻田,一边靠溪而建,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投放草鱼苗8600尾,鲢鱼苗2800尾,鳙鱼苗800尾,鲤鱼苗2000尾,青鱼苗150尾。一、发病情况及症状据渔户说,近几天来水面有呈红色的"铁锈水",早晨基本看不到,太阳出来后池塘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铁锈水",下午特别严重,而且越来越严重,鱼摄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大量生产、供应以下名优鱼类苗种1.异育银鲫中科3号:我公司多年与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建成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苗种5亿尾。3-5月供应水花、夏花等苗种。产品连年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鳡鱼:鳡鱼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是我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现年产鳡鱼水花2000万尾。5-7月供应水花、4-20cm的苗种和已驯食鱼浆、鱼块或配合饲料的鱼种,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