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描绘了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进军号。建设新农村,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从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到近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乡建派”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无不表达了中国人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和站在新的高度上对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经济》: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意义?郭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如果说七十年代末农村率先推开了我们中国改革大门的话,那么现在着手的新农村建设则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二次农村改革;如果说前者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  相似文献   

3.
瞭望角     
《中国老区建设》2006,(4):34-35
新农村建设要“三戒”《学习时报》登载丙戍的文章说,新农村建设要“三戒”。一戒急于求成,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二戒简单化,要全面认识新农村的内容。三戒政府包办代替,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文章说,建设新农村不能短打算,而要长谋划;落实任务时,要抓好开局,从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开始,县老促会聘请我们担任老区宣传报道员,两年多来,先后有《长茂镇人大代表话语权重千斤》、《灌南失地农民补偿新模式》、《怎样建设新农村村民来表决》等文章在贵刊发表。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深入村组,认真调研采访,多写稿件。祝愿《中国老区建设》越办越好,成为老区建设的“助推器”、“加油站”和“监督哨”。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新财经》2006,(5):8-8
新农村建设企业家们有何看法4期杂志上贵刊发表了两篇和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文章,一篇是《现代化带来的土地升值应属农民》,另一篇是《花旗眼中的新农村投资机遇》。新农村建设现在是个热点问题,学术界、投行都很关注相关的政策导向。不知道实业家们有何看法?新农村建设是要催生一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现代乡镇》2007,(3):1-1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民主管理是基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张长生教授关于《抓好五项工程探索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一文,着重介绍了德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经验,文章指出,作为我省50个山区县之一的德庆县,正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农民占全县人口的80%的县情下,创造新农村建设的“德庆模式”,亮点频闪。率先提出建设中国现代效益农业强县目标,2006年10月21日至22  相似文献   

7.
地方新政     
《中国经济周刊》2006,(17):54-54
浙江义乌出台“新农村建设二十条”4月18日,义乌市委出台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这是义乌继2003年7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以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而推出的又一项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围绕义乌建设国际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欣然 《当代陕西》2006,(2):18-22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被列为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决心。  相似文献   

10.
王俊雄 《老区建设》2006,(12):14-15
万安县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农业小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值得深思。根据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推进贫困县的新农村建设,要努力做好三个“五”的文章。一、推进贫困县新农村建设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相似文献   

11.
读者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24,(1):61-62
<正>《老区情未了》令人动容2023年第11期刊发的中国老促会副会长、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社长漆志恒《老区情未了》一文,深情讲叙《中国老区建设》30年的艰难创业、坚守立业、开拓兴业的可歌可泣故事。文章讲了很多人物的感人事例,栩栩如生,入心难忘。文章有思想境界、有血肉灵魂,政治性、艺术性、感染性、逻辑性、教育性极强。特别是漆志恒同志在文章中说的,“20年过去了”和“30年过去了”向“在天之灵汇报说……”令读者动容、泪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06,(12):7-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本刊今年第1期曾推出了“特别关注”,《新农村离我们有多远》,实地度量了一些县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距离。一年过去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走了有多远?请看本期“特别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财经·时政     
建设新农村我国经济又一历史转折点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国农村建设已经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公正,从关注生产到关注消费,从生产关系变革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号文件":供销社全面振兴的新契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8日上午,小康杂志社与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委员会举办的“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论坛邀请了中央及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共同交流,总结与展示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与成果,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对策和措施。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以“立足欠发达省情实际,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为题,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本刊记者在孟书记“言之有物,充满求真务实精神”的演讲后对其进行了采访。《中国报道》: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红土地江西因地处中部,在国家的非均衡战略下,既没有搭上…  相似文献   

16.
编读互联网     
喝彩我读到了解渴的文章看了2006年1B《东北之窗》很兴奋。这期解渴的文章挺多,除了专题《“中国第一考”解析》很棒之外,《“逼官招商”无异于“逼良为娼”》、《良知为“民工医院”的遭遇流泪》、《年之没落与沉沦》、《最后的鹰屯》等,都是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一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5月26日,以“新农村·新基层社”为主题的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事会第三届年会在新疆召开。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年。在总社四届二次理事会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强调:各级供销社尤其是基层社要抢抓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争位置、争作为、争贡献。今年1月,总社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不久前,全国供销合作社基层工作会议在浙江瑞安召开,再次把基层社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事会第三届年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总编辑、《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事会理事长杨建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副主任王建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社副主任赵国庆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天津、广东、山东、山西、内蒙古、重庆等地的30余名供销合作社代表汇聚一堂,就新农村和基层社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现将代表发言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18.
解读“十一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以来,在全国掀起了热烈讨论。除了从我国现代化战略高度和“三农”问题实际出发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探讨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的认识外,部分关注农村发展人士和“三农”问题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担心和忧虑。因此,深化学习《建议》精神,对于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建设新农村事关现代化全局 实现现代化是我…  相似文献   

19.
周蕾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F0003-F0003
由徐杰舜教授等编写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简称《新乡土中国》)一书,以浙江省武义县为研究对象,经过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从人类学的观点切人来多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武义县新农村建设经验,创新了新农村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浙江而言,持续抓好、迭代升级“千万工程”,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切口、抓手和龙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确实是浙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这是习近平2006年9月8日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一文的结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