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上半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全球经济陷入“骤停式”深度衰退。随着发达经济体迅速推出力度空前的货币和财政救助政策,全球经济与金融资产价格均实现快速反弹。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快速反弹告一段落,复苏势头趋缓。短期看,疫情反复有损经济主体信心和市场情绪,未来复苏进程面临考验。中期看,在政治不确定性回落、疫苗大规模接种、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等利好因素共同提振下,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迎来同步复苏。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全球经济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已显著增强,经济走势将逐渐趋于正常化,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疫苗接种进展积极与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强劲增长,风险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美元指数出现震荡。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疫情再度蔓延,全球供应链出现严重瓶颈,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上升,呈现“类滞胀”走势。多家央行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展望及对中国的影响》后疫情时代,随着疫苗研发、推广及逐步普及,全球经济将进人缓慢复苏阶段,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速为5%左右,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各国复苏进程不均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率先进人疫苗大规模生产、流通、接种流程,预计先于新兴经济体迎来复苏;全球化由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带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本土化、区域化、智能化、分布式、资本化趋势明显;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回归正常化难度较大,“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或将延续,财政刺激则可能继续加码;相比较2020年的“跌宕起伏”,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有望趋稳,但大幅震荡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资产价格及通胀上涨过快压力普遍加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在率先恢复强劲增长的同时,受国内外因素影响,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水平呈现出新一轮快速上升态势,加大了经济运行风险,有关国家陆续采取相关政策手段加以应对。梳理和比较近年来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和通胀形势、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亦喜亦忧。喜的是美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突出表现是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制造业数据普遍有所好转,消费者信心有所上升,一些巨型公司盈利水平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忧的是欧债危机再度恶化,负面影响在欧元区及亚太地区蔓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最大风险。从发展趋势看,今年下半年由于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动力之一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加剧,主权债务危机难以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普降等原因,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应从长短期注意宏观政策调控,维持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分化趋势,发达经济体总产出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预计总产出到2024年仍将低于疫情前水平2021年全球资本流动态势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发达经济体经济2021年GDP增长较2020年大幅上升,预计为5.2%,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美国由于疫情防控举措的推进、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21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经济增长提速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持续增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伴随新兴经济体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债务规模也在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特别是2008年以来,希腊等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频频发生,对世界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构建新兴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预警系统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阐述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和影响,梳理债务危机相关理论和文献;讨论债务危机预警手段及相关标准选择,总结归纳多种研究模型和方法的优缺点,并说明本文采用Logit模型研究问题的依据和过程;基于Logit模型,选取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共十个新兴经济体1980-2017年数据进行债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ogit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率发出预警信号,对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有着良好预警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各国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债务问题不仅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危害,从全球的角度分析政府债务问题对于金融稳定性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尤为关键。本文以全球债务总量及结构变化为视角,通过对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债务特点,着重分析了拉美、希腊债务危机的起因。接着,通过日本债务结构以及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解析政府债务的国际循环和传导机制。最后,针对当前全球债务问题和经济走势为新兴经济体提出减少双顺差、控制财政赤字水平以及加速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重风险叠加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采用面板局部投影法,考察风险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发现杠杆率较高、金融市场摩擦较大、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会遭受更严重的负面冲击。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详细分析全球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杠杆率较高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使企业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更大,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本流动顺周期性较强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显著抬高国家主权风险溢价,使国内基准利率上升,放大风险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控制宏观杠杆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冠阴云笼罩全球,疫情虽然在中国国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持续冲击全球多个重要经济体,相应的金融与债务风险链条传导仍在恶化。疫情最大的影响是作为外生性的非经济冲击,它会触发原来经济体结构性弱点,放大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欧洲很可能成为这一风险链上最为脆弱的一环,触发新一轮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率先走上了复兴之路,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011年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再度陷入困难之中。201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1.6%,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中国经济增长9.2%。  相似文献   

12.
《国际融资》2012,(3):64-64
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的最新《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说,鉴于欧元区债务问题和几个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长趋弱导致全球增长前景黯淡,发展中国家应准备好应对下行风险进一步增加。世行调低了对2012年的增长率预测,  相似文献   

13.
徐玉洁 《理财》2014,(3):84-85
一、影响煤炭价格的因素 1.经济呈现弱增长局面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很可能已经到达一个经济复苏的转折点,即将迎来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徐奇渊  熊婉婷  栾稀 《金融论坛》2022,27(1):3-8,50
后疫情时代,滞胀和债务危机风险并存,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挑战.本文发现,基准情形下,各国面临的滞胀压力和债务危机风险均有望缓解,但仍需警惕负向的供给冲击进一步持续、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主要经济体逆周期政策退出时点选择不当等风险事件.极端情形下,局部地区乃至更多国家或因上述风险事件陷入滞胀或爆发债务危机.中国应坚持"以我...  相似文献   

15.
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防风险再成重中之重。放眼全球,当前通胀持续维持高位,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挑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衰退迹象已经显现,或将进入滞胀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政府债务大幅增加,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受到损害,全球杠杆率高企,金融市场容易受到情绪和宏观政策因素等的影响,债务较重的部分经济体对全球融资紧缩更加敏感,一些脆弱国家的经济金融走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三季度,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危险时期。美国经济疲软程度超乎预想,债务上限谈判僵持不下,导致美国主权评级被首度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并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欧洲银行业危机再现。由于市场大幅动荡,"二次衰退"风险急剧上升,发达经济体央行再度携手合作注入流动性。为应对挑战,预计在"扭转操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VECM模型,研究家庭债务、房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房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短期内,家庭债务和房产价格的上升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房地产价格,家庭债务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政府应当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在保持家庭债务合理增长的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以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8.
郭可为 《银行家》2012,(4):82-85
正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竞相实施了超低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量化宽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宽松政策。目前看来,全球货币政策正处在空前的宽松化进程中。这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形成的动因和影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经济乍暖还寒,风险因素此起彼伏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显现出一定积极信号:美国经济数据呈延续好转态势,欧元区方面,希腊债务危机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债务前景的恶化,新兴经济体很可能将面临如去年下半年一样的全球资本回撤,汇率波动不可避免。外部冲击和国际资本流动逆转风险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杨艳林 《福建金融》2023,(10):44-50
鉴于历次国际债务危机的教训,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兴经济体积极发展本币债券市场与发行本币计价国际债券,以降低主权债务货币错配程度,2013年之前国际投资机构持有的新兴经济体本币政府债券占比总体不断上升,但近十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波动加剧,这一趋势基本停滞。因此,一方面,与21世纪初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原罪”约束显著缓解,本国国际债务实际偿还负担变动对汇率波动负面效应的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货币错配风险从新兴经济体政府部门转移至国际投资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变得更敏感,新兴经济体外部金融风险模式从“原罪”向“新形态原罪”转变。这给新兴经济体和我国的宏观管理政策带来了启示:一是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国内投资者基础,有助于对冲因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本国货币金融环境的负面冲击;二是适度发展本国汇率衍生品市场并开放国际投资机构参与,有助于稳定从汇率波动到国际资本流动顺周期波动的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