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香港恒生股票指数及其期货为样本,研究了股指波动性与指数期货交易量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股指现货市场的日间价格波动并没有明显增加股指期货的交易;但股指期货交易量的显著变化会导致未来一周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增加。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市场股指期货主要被投资者用于套利而不是风险对冲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曾林阳 《财经科学》2008,(12):36-43
从定性分析来看,既存在支持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理由,也存在削弱这种影响的理由,因此定性分析的结论是模棱两可的;从基于Almon PDL模型的经验分析来看,经验结果支持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在滞后6个月时会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波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这种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且运用Almon PDL估计模型进行样本外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很接近,因此可以得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影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运用GARCH族模型对即将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物——上证300指数进行间接实证建模研究。本文使用上证180指数研究上证300指数具有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股市股价波动确实存在显著的GARCH效应和冲击持久效应,并存在较弱的杠杆效应;收益率条件方差序列是平稳的,模型具有可预测性,GARCH-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与预测上证180指数。该仿真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点对点的长期高精度预测,克服了传统预测模型只能进行短期预测的缺陷。这不仅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开拓利润空间,而且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期货总持仓额是否具有预测金融资产价格的能力,以及到底体现何种信息,又隐含什么信息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数据,通过构造持仓额增长率因子进行研究后发现:总持仓额因子对商品期货收益率、债券超额收益率和短期利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然而,单个商品市场的持仓额因子的预测能力减弱,且投机性越强的商品期货,其持仓额因子的预测能力受到噪音影响的程度越强烈。同时,持仓额因子的预测能力可能源自于市场投机因素(用成交量/持仓量之比表示)、基差、通胀因子和预期因子,且市场投机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ARDL协整分析,基于1998年至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对冲通货膨胀的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外通货膨胀率两个变量在长期内形成了一个均衡关系。但是这一均衡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相关,不同滞后期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外通货膨胀率对当期房地产价格影响的显著性和方向不尽相同。整体而言,我国房地产对冲通货膨胀的能力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或者通货膨胀的现有研究文献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哪种价格指数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通货膨胀信息。文章首次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基于泰勒规则,引入利率平滑、前瞻性等因素,构建了中国货币政策动态反应函数,并采用GMM方法比较了四种不同的通货膨胀率指标所隐含的信息。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为货币政策提供的通胀信息要多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同时RPI又略优于CPI;不管基于哪种指标计算通货膨胀率,我国利率均存在明显的平滑行为。在以CPI和RPI作为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指标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大多数样本区间是稳健的,但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不稳定的。以上新发现为中央银行改进现有通货膨胀率指标,并依据更加准确反映通货膨胀信息的价格指数来有效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金融状况指数的短期利率、汇率、股价、房价的基础上,加入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个变量,通过广义脉冲响应方法来构造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并且将两个指数对货币政策测度的效果运用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较金融状况指数而言,金融稳定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着更强的相关关系和更为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金融条件指数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关于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研究现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机制变异,传统构建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强调时变权重和引入非金融变量两条改进思路。实证部分首先构建固定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作为对照,再利用TVP VAR模型构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条件指数,检验了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优于固定权重情形,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的金融状况;信贷可得性的引入优化了金融条件指数;本文构建的金融条件指数先行于通货膨胀约11个月,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很强。构建合理的金融条件指数对于提高危机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实现经济金融双重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文章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观点,并将价格发现功能归结到微观上的套期保值、投机、套利和宏观上的节约社会试错成本。文章通过南华期货商品综合指数与PPI的关系检验,证实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起到了节约社会试错成本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这一功能,应大力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完善商品期货体系,推出权威合理的商品期货指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商品期货及金融期货2010年9月份合约数据采用VaR方法对其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应用GARCH-t模型的方法对期货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管理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收益率波动性的拟合效果最佳,同时该方法对期货商品正收益率的拟合效果比负收益率更好。其次,我国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收益率波动性较模拟交易时期显著变小,表明改进后的交易制度及政府监管等措施可能限制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最后,农副产品期货的风险暴露程度比股指、金属和能源化工等期货品种要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实证分析境内外市场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为了充分考察当期和滞后期之间的影响关系,选用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实证分析标准普尔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境内外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境外指数引导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十分显著。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可知,标准普尔指数对香港恒生指数、沪深300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恒生指数对沪深300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沪深300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具有持久的冲击。方差分解进一步表明标准普尔指数对香港恒生指数和我国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仿真交易的股指期货定价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财经科学》2007,(8):21-28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仿真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仿真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一定滞后阶数上构成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价格在统计意义上是现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反之并不成立.另一方面,尽管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基差不稳定,但通过计算现货与期货收益率基差发现其存在稳定的关系,而且收益率基差的异常值有助于预测未来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的相对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期货是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本分析和阐述了金融期货的市场经济功能和价格影响因素,还对我国未来金融期货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内外商品期货定价的研究文献,主要回顾了风险溢价模型和便利收益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的商品期货合约定价理论研究为我国结合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实际情况,积极地开发国内新品种的商品期货合约定价理论方法体系与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参考和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12,(3):108
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简称SPIF,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目前我国的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在2010年4月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票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沪深300指数于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发展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思考宋浩平近几年,期货交易在我国迅速兴起,期货交易机制已被引入我国的商品市场。但作为期货交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期货却发展甚慢,目前,除国债期货外,我国金融市场还未正式开展其他金融期货业务。因此,研究金融期货的发展、内...  相似文献   

17.
董晓亮 《经济师》2011,(3):102-104
商品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发展趋势,因而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辅助工具,近年来金融界更是掀起了一股直接投资商品指数的研产热潮。同时,指数化投资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成为国际主流的投资方法之一,但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国的商品指数研究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鉴于此,文章对国内各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构建出一个简单的商品指数,并对该指数的趋势性进行度量,对组合的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数化投资能平滑单商品品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总体投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中国债券市场综合收益、长短期债券收益差异、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差异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本文选取宏观、中观(市场)、微观3个层面27个变量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成6个主成分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发现中国债券市场综合收益率在剥离了特殊品种债券之后具有一定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基于主成分提取的预测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层面指标都可以预测债市风险溢价。基于27个指标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对期限溢价、场所溢价在样本内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样本外可预测性较差。本文结论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市场功能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两个市场的分割随着债券市场的波动而加剧。  相似文献   

19.
推出股指期货 ,通过指数期货可以把投资组合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浮动范围内。股指期货可以保证投资者把握入市时机 ,以准确实施其投资策略。以基金为例 ,当市场出现短暂不景气时 ,基金就可以借助指数期货把握离场时机 ,而不必放弃准备长期投资的股票。正因为股指期货在主动管理风险策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被市场所接受 ,近20年来 ,世界各地的交易所纷纷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金融期货品种供投资者选择。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 ,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显然更为迫切了。本文将从我国现阶段发展股票期货的市场条件 ,以及实施股指期货应该进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全球范围内地缘格局的调整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产生深远影响,从而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为此借助TVP-VAR模型,基于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缘冲突风险对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冲击的时变特征,并探析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其中的传递效应。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国际地缘冲突风险会降低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而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基于大宗商品金融化传递效应的解析表明,大宗商品金融化对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具有正向冲击,国际地缘冲突风险在中长期抑制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叠加投资者悲观情绪导致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下降;国内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则提升了大宗商品金融化,在供需基本面失衡状态下引发国内农产品期货收益率上升。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研究结果为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