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  向月波 《经济师》2014,(2):136-138
文章对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各利益群体冲突、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实践中的困境、难点和重点,并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将会逐渐完善和规范。文章从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践为出发点,剖析了影响绩效工资改革激励机制效能发挥的局限性,提出了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向做出突出业绩的人员倾斜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秀芬 《时代经贸》2014,(6):434-435
高职院校教职工绩效管理在高职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加强高职院校教职工绩效管理,构建高职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绩效管理的体系,是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曹迅 《江南论坛》2012,(10):48-49
一、公办院校绩效工资制度分析 公办院校教职员工的绩效工资总量是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的,两项各占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的70%和30%。平时按月发放基础性工资,一般在每年年末年度考核基础上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包括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两项。岗位津贴根据所在岗位和工作年限确定,岗位主要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5.
高金花 《经济师》2014,(7):226-226,228
要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需不断深化岗位设置,实行以岗定人,以岗定薪,科学考核的人事管理新机制。文章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以事定费"核拨经费新模式,"宽带设计"奖励性绩效工资新理念,逐步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对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有辉 《经济师》2010,(7):99-100
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公平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科学、公平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正式实施,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贯彻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要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必须建立科学、公平的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制度;妥善将高校绩效工资的短期激励和长效激励有机结合;合理解决好高校各类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的平衡关系;努力做到将个人绩效考核和团体绩效考核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高校绩效工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5)
广西绩效工资控制线制度形成于2012年,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趋于灵活,但整体上对广西地方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发展的约束还在,如何在这种制度约束下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广西地方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分配体制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学设计高职院校绩效工资结构,提高绩效考核水平,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激励教职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杠杆。高职院校绩效工资设计与绩效考核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战略目标导向原则、坚持外部均衡性原则、坚持系统均衡性原则、坚持有效激励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1)
目前高校的绩效工资一般由基本档案工资、学校津补贴和绩效工资等部分组成。工资的基本模式仍是以职务和资历为基础。基本档案工资主要依据不变量即教师学历、资历等来设定,绩效工资是变量依据职务、职称设定。没有真正与教师的岗位职责业绩及完成情况相挂钩。并没有真正执行国家要求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工资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激励作用。造成了许多教师,尤其是处于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虽身处高校一线的教学、科研岗位,却拿不到与实际岗位价值相一致的岗位工资。因此建立高校教职工薪酬绩效评价及其应用能够促进优劳优酬,促进教师的工作激情,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1·整合国家工资和地方性津补贴,设立基础工资,建立统一的年度正常增长机制。由于国家工资中的职务工资和在高等学校中实际上已固定化了的30%活工资以及地方性津补贴其分配依据都是教职工的职务和职称,执行方式上也差不多,因此三者完全可以合并,和其他各种补贴一起,整合成统一的基础工资。基础工资体系建立后,对现有的职务工资和地方性津补贴的各种提高和增长方式归并,建立统一的年度正常增长机制。2·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夯实人才资源管理基础。高等学校已经实施的岗位津贴制度应该进一步改革完善,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10)
"放管服"后,各高职院校职称自评,但职称评聘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岗位总量及编制数。然而,2013年左右开始广东省已基本冻结编制审批,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这种与社会脱节的编制数已无法匹配日益增长的师资队伍规模及职称评聘需求。为了各学校及广东省师资水平整体均衡发展,文章基于岗位设置视角,提出在不改变原有事业编制总量的情况下,跳出已有框架,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调查等方法,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特色项目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入手,探索如何以量化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数及比例设置标准,寻找解决公办高职院校的编外人员及民办高职院校职称评聘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即在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前提下,按岗位确定基本工资、按岗位工作绩效调整绩效工资,并对绩效工资分配实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对高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由于种种原因绩效工资制度在我国还存在着绩效标准难以衡量、考核机制不健全、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薪酬理念、建立科学民主的考核机制、长期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但作为岗位绩效工资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工资却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公务员的“阳光工资”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待遇的解决,落实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更加迫在眉睫。在分析了实施绩效工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和调控、绩效评估以及绩效工资的内部分配的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中的管理、教辅和工勤岗位人员有其相应的工作职责,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应采取不同于专业技术岗位的考核方式,绩效工资分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针对非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提出设计非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的原则,并分岗位设计出非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工资分配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何旭曙 《经济师》2012,(7):116-117
文章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前提,公平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关键,分配模式多样化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最终归宿等解决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方法。对理顺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良安 《经济师》2011,(7):109-110
随着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入轨与岗位设置工作的完成,以及义务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完成,在高校中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高校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开始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全新工作,如何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的原则和实施目标,合理设计和实施绩效工资,对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工资分配制度的现状分析,结合高校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探讨如何做好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处理好各类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关系,充分调动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学校工作的出色完成.  相似文献   

19.
高校绩效工资实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开始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全新工作,它在继承校内津贴积极成果的前提下,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合理设计和实施绩效工资,对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开始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全新工作,它在继承校内津贴积极成果的前提下,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合理设计和实施绩效工资,对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