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的决策部署,建设诗路文化带.诗路文化带"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是串连浙江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全域发展之"链",对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打响"诗画浙江"金名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正>中原画坛历来是才俊辈出。近年来声誉日隆的张近生先生,以画虎名,早在艺术圈内圈外得雅号"老虎",并渐被冠以"中原第一虎"之美誉。观整个画坛,画虎者并不少,而以面目雷同者多,标新立异者少。近生先生以其独具个性之"虎"虎步画坛,被公认为全国画虎名家。早在1995年,近生先生便在中原重镇郑州举办个人"百虎画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诗的构思、画的表达和诗与画的关系诠释了纪录片《仰望星空》的美学意义。指出在诗的构思方面,实现了整体与部分、正面与反面和场面与细节的结合;在画的表达方面,则体现在对特写镜头的处理,突出主题的表达和情景再现的运用上。"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通过诗与画的交互利用,呈现出具有表现力的构思和具有情节性的画面,实现了诗与画相结合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诗与散文之眼是写作中主意所在."眼"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聚光凝神之能,而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诗与散文有了"通体之眼",就会产生极大的艺术魅力,从而创造一种集中、含蓄、隽永和意境深邃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未见老友王林诗,只见他在博客里放进了一批新作,包括他游历创作的照片,深感他近年来身心轻松,画也更为恣意,不禁十分吸引。1993年1月27日南京日报发表了题为《王林诗,金陵画鸡人》的文章。之后海内外众多媒体多次报道了"金陵画鸡人——王林诗"。  相似文献   

6.
困扰世人数百年之久的"红崖天书",于1996年夏终于被破译。出人意料的是,破译者并非专事古文字学的知名学者,而是来自山东大学的一位古文字、易经和书、画、印等兼通的"杂家"——刘乐一先生。正是由于博学多专,使这位年近不惑的年轻学者能够在多个学科内游刃有余,并不断取得惊人的建树。  相似文献   

7.
自省的面前是月明灯亮,可以促人自知之明,照亮自己的奔驰之路。自省还是木鱼警钟,可以让人清醒鼓气,去翻越一座座高山险关读诗词、品对联,我摘录了不少"绝妙好辞",一些经典之句中,我比较喜欢郁达夫的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文字之美,更是一种理性之慧,缠缠绵绵之中充满了自责自省,颇显风度,也有见地。且不说达夫先生自恃风流,心态放  相似文献   

8.
唐宝民 《宁波通讯》2013,(15):75-75
陈寅恪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以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身份存在的,更是以一种厚重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寅恪先生这样写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作为"遗民"的寅恪先生,其晚年生活也  相似文献   

9.
刁鹏 《走向世界》2013,(18):75-75
<正>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诗文书法,并精于鉴别。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所谓"八怪",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扬州土语,是"形形色色"的意思。另一种是指他们作品风格的离经叛道。还有一种指这些艺术家的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异于常情。"扬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中华民族被世人尊为"文明礼仪之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读书、崇尚读书的民族.中华先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足见读书人在中华民族地位的崇高;清代女诗人席佩兰有诗曰:"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足见中华先人读书之庄重;而"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典故,则形象地说明了华厦人读书之刻苦.  相似文献   

1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这座城市总是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因为眷恋这里的山,眷恋这里的水,眷恋这里的人,所以离开以后,有些人便将"思济之情"或寄于画中,或寄于诗中。而作为传世之作的《鹊华秋色图》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传世之作便是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作,现被珍藏在台北故宫。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岁末,得到著名记者张嘉树与姜末合著的新书《诗画刺锅子》。看着封面题为《抢钱图》的"丑陋众生相",眼前立马叠印出漫画家方成先生1980年的大作《武大郎开店》,不觉一惊。五十岁以上的读者多半会记得,那幅漫画,除了格外高大的顾客,店内所有服务员,包括账房先生都被画成了矮子,一个矮伙计一本正经地对人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我高的都不用。"  相似文献   

13.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钧瓷的出现,改写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辉煌时代。为了解读钧瓷文化艺术,本刊独家专访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晋晓童先生。  相似文献   

14.
邹云升 《走向世界》2007,(17):84-85
宏伟先生之画作,在我看来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作品浑厚刚劲,淋漓酣畅,落幅的布局处理侧重于传统的保持和国画的特证,画面多有军旅痕迹:后期作品则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更强调画家个人的感觉和融会写实手法以及技巧的自由发挥,画山、画水、画云,写人、写景、写物,情之所至,心应自然,追求一种物我共化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96春夏之交,71岁的孔孚先生以平静的心境,迎来了他创作历程上的两件大事。一是《孔孚集》的面世。这是孔孚的至交好友辛冠洁竭力怂恿,全感情投入操持的一本见规格的书,为孔孚迄今最完整的一本创作集,分诗及诗论两部分。诗之部分精选旧作300首,这无意中与《诗经》暗合的数字,令诗人感到欣慰。诗又进一步"用减",不少的等同新作。论之部分,也有新的文字加入。这本书由国家权威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厚厚600余码,至朴至简。罕见的大气。二是"孔孚书展"在山东美术馆揭幕。书家孔孚的字,独标一格。大片空白世界,疏疏落落笔墨。清虚、浑朴之气象,再现宇宙洪荒,观者无不赞叹。对传统书法来说,犹如石破天惊。孔孚自撰的《写在前面》,对书展有画龙点睛之妙——"孔孚,写诗,也是个书痴。早有意七十岁时把诗放下,写字。汉字‘书艺’无  相似文献   

16.
宋燕 《魅力中国》2009,(18):203-203
漫步李白"诗乡",一阵"仙风"吹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一番赏玩,方才知道李白"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这"诗酒"经过历史文化的"酒窖"千年贮藏,早已"香"透古今;这"酒诗",是李白的"酒香"与"才情"和  相似文献   

17.
道兄张鹤云,河北丰润县人,客居齐鲁之乡,已逾半个世纪。我虽没问过他,但可以臆断,我是他在山东交识和同处工作最早的画友了。远在青岛解放前,我们两人同在青岛山东大学农学院工作,他在农艺系,我在园艺系,一同画教学资料、剖析植物形态。五十年前的同道,意气相投,直到今天都还健在,也算是难能可贵了。"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毋庸讳言,不可能再有这样半个世纪的莫逆之交了。鹤云先生受业于徐悲鸿、蒋兆和、王青芳诸名师。他画路很宽,既擅西洋油画、版画、水粉画,又长于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画。他造型能力很强,颇得益于其师蒋兆和先生,融西画  相似文献   

18.
林瑞青 《黑河学刊》2014,(11):132-133
恋爱道德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自我"立法",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大学生追求德性圆满的内在诉求,并由此彰显着大学生恋爱双方的人格魅力。大学生恋爱是个体追求人生幸福的一种自觉行动,而恋爱道德之本质是"与所爱者共同谋求幸福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9.
燕山客 《浙江经济》2012,(15):62-63
精神到处文章辣,学问深时画品精。读以鸡画誉满画坛的国画名家施祖铨先生的画作,人自有一种意境邈远、气象丰盈、气韵深长的感受。其实,先生的花鸟、山水和人物,也无不真情泼洒,意境深远,色彩奔放,神气怡然,在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极具壮阔之美与波澜之变。正因如此,近日在上海艺术品拍卖会上,祖铨先生的画作,又一次刷新纪录,拍出令人惊喜的高价,这是艺术的丰硕收成,也是  相似文献   

20.
多年未见老友王林诗,只见他在博客里放进了一批新作,包括他游历创作的照片,深感他近年来身心轻松,画也更为恣意,不禁十分吸引。1993年1月27日南京日报发表了题为《王林诗,金陵画鸡人》的文章。之后海内外众多媒体多次报道了"金陵画鸡人——王林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