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胡海桃  曾凯  纪卫东 《企业导报》2012,(15):243-244
在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育过程中,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应注重自愿与自觉、自律与他律、德育与才育和重义与趋利等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赵芬 《活力》2023,(1):10-12
对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党百年的背景与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格的理想环境需求相当吻合,进一步拓宽了培养健全大学生人格的渠道。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探索党史学习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有机融合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喻玮 《企业导报》2014,(11):192-193
孔子所提出的"君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且已经成为人们的道德典范。针对"君子"人格的内涵,孔子指出,"仁、智、勇"是君子必备的德性,"中庸"是君子的处世之道,而"仁者安仁"则是君子的价值观。孔子所提出的"君子"理想人格对于当今社会的健康进步和道德价值观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庞果 《企业导报》2011,(4):241-242
社会科学中人文主义以理想人格作为人性的代表,认为人性是善的,而自然主义强调现实人格,认为人性是恶的。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儒家学派代表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与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其思想差异体现了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争辩。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两者在人性善恶的先验观念上虽存在根本差异,倡导的思想理论截然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后天努力以培养圣贤品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修养理论,重视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调道德的自律;强调对伦理道德的践履和维护;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儒家的修养理论丰富了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理论,对于中国古代价值人格的确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使对于今天人们的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建构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是目前高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时代内涵以及理想人格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六盘水师范学院理想人格教育工作中具有普世价值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社会。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实行依法治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依然淡薄,法律人格的状态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人格仍然很欠缺。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人格概述、现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大学生法律人格的正确形成。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所以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的民主意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公民人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民主意识的状况,而且在民主政治中,公民在人格方面对民主政治的认同性极为重要,所以公民人格就成为民主政治状况好坏的深层的决定性因素。法制意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必要的理性能力是理想的公民人格中最重要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人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什么?是积极向上。 积极向上是一个人人格品质的基础,是最具决定性、统领性和引导性的因素。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有追求;只有积极向上,才会有理想;只有积极向上,才富有激情。一言以蔽之,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激活其他一切优秀品质中的优秀元素。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是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养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格的社会化、和谐心理的构建、以及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升自我人格精神,塑造理想人格,社会和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积极示范效应,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君子作为孔子言论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具有几千年不褪色的榜样作用。古往今来,人们无不或隐或显地怀有君子情节。众生当中小人最多,比比皆是。君子则少有。而圣贤则堪称是"绝代佳人",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唯以其人格为榜样而力行。因此君子于世,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的成才之基、力量之源,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理想与信念,有助于激励青年学生向上向善,塑造理想品格。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精华融入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以自我人格修养——修道为主旨。在道家哲学看来,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自然乃至"道"融合,这是自我身心与外界高度和谐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美学观念的表现。社会和谐来自于每个人自我内心的和谐。《湖心亭看雪》以一幅晶莹剔透,空灵超逸的雪景山水画,载负了中国文化道家的最高理想和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的绝妙意境,是中国文化课程中讲授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源流长、底蕴深厚,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道德情感都至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当然也会对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现代广告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声音     
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这是对同学们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北京大学同学们共度青年节时送给同学们的话。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管理中的行政伦理属于医疗卫生行业范畴的行政管理职业规范体系,包括行政伦理观,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等。笔者供职于医院,结合多年的医院工作经历,试图从行政伦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来分析一下医院的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17.
"内圣外王"是我国古代修身治学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即出自早期的道家。内圣,指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则意谓对外实行王者之政。本文就庄子理想人格层面的意蕴来展开对"内圣外王"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如何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有助于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同时秉承批判继承、创新渗透和互补互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面对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中呈现出了不读书、做生意、扭曲的恋爱等道德失范现象。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修养,用什么样的伦理知识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怎样才能促使当代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乃是当今教育应该探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黄娟 《财会通讯》2005,(10):37-37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孟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不落巢穴,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他对理财问题的关注顺由伦理学而政治学,由政治学再至管理学的路向,把对财务问题的考量与成就理想人格相联系,折射出财务伦理思想的道德内核,丰富了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