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8)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对东盟投资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高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究竟是刺激了我国对东盟的出口,还是由于鼓励了中国对东盟的海外生产,进而抑制了我国的对外出口?如果确定了作用机制是刺激还是抑制,那么刺激或抑制究竟是如何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呢?本文立足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与直接投资情况,基于2003-2013年间中国对东盟9国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构建了以首都距离、东道国GDP、开放系数、人均GDP、通讯基础设设等为自变量的引力模型,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间的双边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决定因素。中国的GDP、东盟国家国的GDP和人均GDP对于中国-东盟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国的人均GDP和距离对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柴燃恒 《浙商》2012,(2):111-1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可辐射周边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东盟经济联合体,也是中国唯一可与东盟各国开展陆海空联运或陆海空换乘的省区。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地生根,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广西,涌动着强烈的机遇共识,国内各省市区商人也逐渐间识到广西的独特市场价值,纷纷抢占这个连接东盟的“平台”和“桥头堡”。  相似文献   

4.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13个国家,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GDP增长了五倍多,不包括日本,东亚的GDP总和已经达到世界总GDP的20%左右。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东盟于2002年11月正式签署建立自贸区协议。经过双方7年努力,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建成、届时自贸区内中国和东盟各国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个惠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受惠人口将达19亿,GDP将超过6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李蕊 《商场现代化》2007,(8):386-387
环保运动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使绿色GDP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国纷纷进行实践探索,中国也有所行动。但冷静审视,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困难重重,即使建立也并不能解决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展望绿色GDP,它只能作为传统GDP考核框架下的“局部改良物”而存在,而中国科学发展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对GDP考核体系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食品产业高歌猛进。主流媒体上充斥着各类食品广告,刘永行、宗庆后、牛根生等一批食品企业家登堂入室。2006年食品工业GDP更是突破了24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实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社会健康全面地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由此问题入手,分析了传统GDP核算的缺陷,并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发展绿色GDP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后阐述了实施绿色GDP的挑战以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资机会和实现GDP增长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东盟所有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积极性都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卢仁祥 《江苏商论》2010,(12):145-146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真正世界第二了吗?本文在比较分析GDP和GNP两个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国采用GDP指标的缺陷,认为中国应该更加重视GNP指标所衡量的经济水平,实现GNP和GDP的同步增长,切实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2.
张曦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185-185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波动,GDP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DP的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GDP的信任程度各有不同,GDP核算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GDP的内涵和具体分类谈起,着重对GDP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提出GDP核算中确实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绿色GDP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之间的激烈矛盾.原有的GDP核算体系及方法已不能全面解决经济问题,需要新的理论体系实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社会健康全面地发展.本文由此问题入手,全面综合的阐述了绿色GDP以及它的深远意义,为推进绿色GDP核算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德国媒体认为没有必要为GDP将被中国超越感到担心,因为国民福利比GDP重要得多。7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9%,为1995年以来最高季度增长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波动,GDP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GDP的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GDP的信任程度各有不同,GDP核算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GDP的内涵和具体分类谈起,着重对GDP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提出GDP核算中确实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居于全球第二的现象,通过对GDP这个经济数据的剖析。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并对全国经济实力做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王必珠 《商业科技》2011,(32):69-70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明显提高,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中国GDP的发展。一方面,要认识到GDP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GDP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次要明确GDP发展的正确路径:继续做大GDP这块"蛋糕",增加总量,摆脱对GDP的盲目崇拜,提高GDP的质量、优化GDP结构、提高GDP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邱国鑫 《商场现代化》2007,(34):225-226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综合经济考核的权威指标,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近些年来,GDP普遍受到质疑,与此同时,绿色GDP作为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近来备受关注,人们不禁要问:GDP怎么了?究竟如何看待GDP?绿色GDP是怎么回事?能否用绿色GDP取代GDP?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到2010年,新兴市场将占到全球GDP的45%,以及GDP增长的60%。中国、印度、东盟等市场都变得愈发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将自然地归属本土企业,他们必须面对跨国公司来势汹汹的挑战。跨国公司无论在实力还是经验上,通常都更胜本土企业一筹,但也并不总是大获成功。Yahoo!和eBay在中国市场上就因百度与淘宝的抵抗而止步。许多西方汽车制造商在印度试图建立业务,也步履艰难。NEC和松下退出中国的手机市场。日本零售商八佰伴放弃了其在中国的运营。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明显提高,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中国GDP的发展。一方面,要认识到GDP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GDP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次要明确GDP发展的正确路径:继续做大GDP这块"蛋糕",增加总量,摆脱对GDP的盲目崇拜,提高GDP的质量、优化GDP结构、提高GDP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