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证诈骗与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证诈骗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有必要了解这种诈骗行为的犯罪手段并严加防范。根据近年来所发生的信用证诈骗案例,分析其犯罪手法可能带来的恶果,就能够提出防范这一犯罪活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戴晓芳 《江苏商论》2006,(9):162-163
我国加入WTO后,信用证诈骗犯罪有了新的动向和特点。本文对当前犯罪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打击信用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凯 《中国市场》2012,(27):134-135
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往来频繁,在国际支付结算办法中,通常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因为信用证涉及的环节多、运作程序复杂等特点,往往被犯罪分子利用而实施伪造信用证、利用软条款等信用诈骗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应该采取各种侦查措施与手段,收集犯罪证据。提醒合同双方应该严格信用证条款内容,银行严格审单,并进行信息沟通,加强相应部门合作,构建打击防范信用证犯罪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跟单信用证本身并非为了对付诈骗,所以其结算方式运用过程中的某些特点和交易原则,决定了信用证制度有适宜诈骗犯罪滋生的各种条件。在开证申请人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开展进口业务时,采用跟单信用证结算方式,在申请开立跟单信用证时,要不断强化防范风险意识,采取有利的措施,力求规避风险,使开立的跟单信用证能依照条款规定履行,确保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提高进口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徐磊 《现代商业》2007,(21):164-167
在国际贸易中,相当一部分贷款是通过信用证结算的,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发展,信用证的使用还会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信用证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的工具,信用证诈骗的日益猖獗,给国际贸易商和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对当前信用证诈骗的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进行相关防范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信用证这种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对我国进行金融诈骗,行骗金额一般都是在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给我国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行为人对信用证的基本知识以及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作程序一般有所了解,与其他的诈骗犯罪在手段上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我国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将其从一般的诈骗中独立出来,规定了信用证诈骗罪.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以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市场论坛》2008,(2):75-7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结算工具,信用证本身不能防止欺诈,因此,信用证诈骗案件发生率很高,且诈骗数额巨大,严重破坏了国际间的正常贸易。文章结合当前国际贸易中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出现的欺诈案例,对信用证诈骗的危害,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最后着重提出防范救济措施,希望可以提供给从事国际贸易的银行和企业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贸易中,相当一部分货款是通过信用证结算的,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发展,信用证的使用还会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信用证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的工具,信用证诈骗的日益猖獗,给国际贸易商和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对当前信用证诈骗的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进行相关防范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卓志强 《现代商业》2007,(18):207-207
面对金融领域内愈演愈烈的金融诈骗犯罪,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准确认定金融诈骗,同时借助于信用体系来防范,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詹玉兰 《现代商业》2012,(12):58-5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信用证也成为了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结算方式而广为人们所接受,但频繁发生的信用证诈骗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首先从分析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入手,进而罗列了信用证诈骗的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了信用证诈骗的防范措施,希望能规避风险,维持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呈现犯罪种类、犯罪特点不断翻新,受害者在面临网络诈骗时往往防不胜防。文章从网络诈骗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网络诈骗特点、网络诈骗屡屡得逞的深层原因及网络诈骗的治理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凭借其较高的安全系数成为我国出口企业收汇的主要方式,同时它也成为一些不法商人用来设置各种陷阱的“机关”。这些人往往把信用证中的运输条款作为他们诈骗的主要手段,因此,对这些居心叵测的运输条款进行分析,防范出口风险,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常冬  张玮  李欣雨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32-132
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严格一致"原则及"独立性"原则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了防范信用诈骗风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风险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难题,多次出现的金融诈骗,多与信用证管理不当有关。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风险防范,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王铁车撰写的《浅谈融资性备用信用证的风险管理》一文,可谓适其时也。这是一篇对现实经济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论文,也是对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5.
颜雯 《中国市场》2014,(22):111-112
本文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严格一致"原则及"独立性"原则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了防范信用诈骗风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金融领域内愈演愈烈的金融诈骗犯罪,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准确认定金融诈骗,同时借助于信用体系来防范,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诈骗的种类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有伪造单据、伪造信用证、制造不符点、以假货冒充真货等,但基本上是单方(进口方或出口方一方)欺诈另一方。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信用证新型诈骗案件不断出现,作案手法也越来越隐蔽,跨国联手信用证诈骗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形式,应当引起进出口企业注意。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中,非银行信用证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由于国内部分外贸从业人员对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修订了解不多,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导致被国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银行信用证进行诈骗,出现了钱货两空等严重事件。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非银行信用证开立的依据及其潜在风险,提醒外贸从业人员应谨慎对待非银行信用证,做好非银行信用证风险的防范工作,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马跃 《商业研究》2002,(14):149-150
远期信用证是一种快捷简便的贸易融资方式 ,在进口贸易中广泛使用。为有效地控制风险 ,介绍了远期信用证诈骗的三种方式 :打包放款诈骗、以出口来证作进口抵押诈骗和出口押汇诈骗。同时提出了防危远期信用证诈骗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外贸实践中,却常常收到对方开来的加列了软条款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给受益人(出口商)的安全收汇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往往是对方精心设计、实施诈骗的“陷阱”,本文从信用证软条款表现、使用目的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防范软条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