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重要经济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正确判断,是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大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理论的崭新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段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补充”地位升至现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既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面临着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从“基本经济制度”高度重新审视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几十年来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在所有制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这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认真总结了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鼓励和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发展,使非公有经济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并超过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使公有制经济失去主体地位?会不会导致私有化?为此,必须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发展的结果。一、非…  相似文献   

6.
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上所制经济共同发展,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应该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论断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作了新的理论概括,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引入制度内,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本文试以整体性原则来分析、理解我国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也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型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和分配问题的阐述,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提出了“公有制可以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世纪之交的中国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谐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总体看,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和谐的,但存在公有制主体地位被弱化、边缘化的严重问题。因此,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实现新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牢固的经济基础。为此,要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研究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它们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时代的先进生产方式体系,包含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消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不但要遵循社会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还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反作用的规律,巩固和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在现实经济中,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降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上升,为此,建议把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整体上振兴国有经济,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一个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的、有利的,因而要利用、限制和改造,然后又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时立物,要排斥、要消灭;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扶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非公有制经济自改革开放20年来的长足发展使其从过去的“补充”地位升格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继续发展,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还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发展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是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研究和谐社会的所有制基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归结为公有制的传统观点是片面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表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共同富裕,公有制占主 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经济区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社会地位,这必将带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我国现阶段来看,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三种形式。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政策上不能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的认可和支持,使其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质量上,还是速度上均受到了限制。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及发展的事实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命力。它的主体特征明显,机制灵活,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思想观念对于确立和巩固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一致的;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与基本经济制度是相一致的;非公有制经济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一致;基本经济制度与实现和保证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新党章是新世纪新阶段与时俱进的伟大纲领。新党章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出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明确了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等,这些新规定对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浙江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业型、市场导向型模式,是一种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非公有制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浙江模式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层面出发,结合浙江模式探析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将会有崭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