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3年初,全面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黑龙江垦区尖山农场,将农场从事麦豆经营的生产队由原来的23个调整为16个,其余的7个生产队整建制地从麦豆种植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二、三产业。每名职工七亩经营田,每人二亩口粮地,其余的耕地和农机具全部划拨给规模经营队。从“转向队”往“规模队”拉农机具时,生产队许多老职工痛哭流涕:“地没有了,车也拉走了,以后这日子可咋过啊?”更多的职工则满脸的无奈、愤怒和不理解:“瞅着,我要吃不上饭就上场长家吃去。”……转眼,尖山农场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4个年头了,“规模队”的职…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2011,(11):34-34
从称老百姓算个“屁”,到“跟政府作对就是恶“:从“我不贪污,当官干啥”,到“以可口击石论”等等,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雷人语录越来越显得赤裸裸。近日,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一位局长的话又一次挑战了人们的神经,“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要公平?臭不要脸!”。  相似文献   

3.
悠悠煎饼情     
不知是饮食习惯还是感情上的原因,一天三餐总想吃上一张山东煎饼。现时的煎饼,有小麦做的,也有玉米做的,有机器烙的,还有手工烙的,不管是啥样的,都比不上母亲亲手烙的地瓜煎饼。 20年前,我在几十里远的公社中学读书,由于学校离家远,只能每周回家一次,带足一星期的饭食——地瓜煎饼。那是一个闷热的周六,天阴得像要  相似文献   

4.
难忘刨猪汤     
<正>吃刨猪汤是我的最爱了。小时候在农村,很穷,一到冬天,就盼望着两件事:一是盼杀年猪,盼得天天去猪圈看那头又肥又大的猪。杀猪就有肉吃,鲜肉鲜血旺,可以管吃够。二是盼过年,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人给压岁钱,然后存下来买文具盒,买纸笔。那个年代生长在农村的娃儿,我想大都会是这样的。在我国重庆、川东等西部农村地区也有吃刨猪汤的习俗,但似乎没什么太多讲究,无外乎是现杀现吃,吃点新鲜的而已,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5.
当前 ,社会上流行一种“吃奇吃异”、“吃啥补啥”的说法 ,因而许多地方出现大肆出售、宰杀食用珍稀野生动物、违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法令的行为。对此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钱昊副教授最近发表文章认为 ,“吃啥补啥”的说法无科学根据 ,吃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 ,而且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并忠告广大消费者 ,吃野生动物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的危险。钱副教授指出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 ,自然界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至今还未发现有哪一种野生动物不感染寄生虫 ,当人类接触这些被感染的动物时 ,就可能成为寄生虫新的受害者。目…  相似文献   

6.
王二憨卖菜     
王二大字不识一麻袋,不但嘴笨,而且账不会算,秤认不清,所以人送外号王二憨。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见别人卖菜发财红了眼,非要去试试不可。几个菜贩听了讥笑他说:“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模样,还想去卖菜,像你这样的,非把老婆赔进去不可。”二憨老婆也劝他说:“算了,咱挣不了那种钱,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种菜吧!”性格倔强的王二憨硬是不听劝,非要去试试不可。几个菜贩见王二憨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就说:“真想试试也行,不过首先要懂得卖菜的规矩。”二憨问:“啥规矩?”“为了咱们卖菜的不吃亏,价格定好后谁也不许降。”二憨说:“得,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优秀共产党员,自挑起驻村帮扶重担的那一刻起,他就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百姓的疾苦挂在心头,为使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农民快速脱贫致富,7年来,他不知走了多少崎岖山路,洒下了多少辛勤汗水。他用自己的辛苦换取了群众的甘甜,在百姓心中竖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他就是河南洛阳市委办公室驻汝阳县帮扶工作队队长何德民。  相似文献   

8.
猪八戒     
以前有一段,有人论及行情,说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是“猪市”。这是所谓“猪市论”。在股改的那一段,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出来打了个比方,又拿出了猪——大猪和小猪关在猪圈里,饲料挂在墙上,大小猪都吃不到;如果大猪不把饲料拱下来,大猪没吃的,小猪肯定也没有,改革后的制度安排就是要解决“大猪”拱食的动力问题。这可谓“猪博弈”。  相似文献   

9.
红旗妇女班     
15个原在青岛学习和工作的女青年,怀着建设祖国边疆,开垦北大荒的热望.随同爱人来到密山农场四分场第三生产队。因为他们都是女同志,是家属,虽然几次要求参加劳动,但队的领导不答复。她们不愿在家里呆着,就自动帮助伙房工作,帮男同志盖房子、下地。男同志干啥,她们就干啥,这样感动了领导,4月21日正式批准她们下地干活。开始时大家叫她们“家属班”,她们不高  相似文献   

10.
<正>6月30日,2017全国食品宣传周农业部主题日活动上,农业部对近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谣言进行了曝光。谣言一:香蕉浸泡不明液体,吃了有毒?农业部专家指出,不明液体实为低毒杀菌剂,是为了抑制香蕉有氧呼吸,利于远距离运输!谣言二:又红又甜的西瓜是被打了针?一难注射、二难扩散、三难食用,费时费工易腐烂,西瓜打针图个啥?实验证明,西瓜打针之后,口感酸涩、极易腐烂,这个夏天可  相似文献   

11.
有奖竞猜     
古时有一个财主,非常势利,他有三个女婿,大女婿是个文状元,二女婿是个武状元,三女婿是穷农民。这天是财主的六十大寿,三个女婿都前来拜寿,财主看不起三女婿,不想让他吃寿筵,就说:"今年不比往常,由我出题,你们三个吟诗答对,对得上的就吃筵,对不上的就凉水泡江粮(石头子)沾醋舔舔筷子就走。"说完财主就出题:"你们各用‘尖’‘圆’‘千’‘不’这四个字作诗一首。"大女婿便吟道:"我的笔尖尖又尖,写出的梅花篆圆又圆,写过好字千千万,让我写字骂人我是不。"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来,我两口子真没“运气”,刚结婚就遇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前还以为,两口子在一个单位,工资设得少,奖金等于拿双份,劳务费也拿双份,粮食又是特殊商品,不管粮食流通体制怎么改、怎么变,粮食系统总还得吃一半政策报,这饭碗既铁实,又安全。哪知道,改革对我没商量,政府一声令下,打钟吃饭、盖章拿钱的日子就过去了。第一个月工资就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二个月两口子工资加起来才200多元。妻子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这日子没法过了,早知道这样,就不在一个单位搞对象了。”我说:“就是嘛,好在我们结婚时间不长,后海还来得…  相似文献   

13.
释“酸馅”     
一《农桑辑要》卷5《蓝菜》引《务本新书》说:蓝菜“加火煮之,以水淘浸,或炒烂,或拌食,或包酸馅,或卷饼。生食颇有辛味”。蓝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芥蓝(Bsassica alboglabra),其叶蓝绿色,幼苗期象甘蓝,而其味含辛似芥。“加火煮之,以水淘浸”,是进行先炸后洗的处理,以减去其辛味,然后乃可做多种蔬食。“烂”是加醋炒了吃,“拌”是拌和调料或素料吃,“卷”是卷进薄饼中吃;但“包”是怎样吃法,关键就在“酸馅”是什么了。我曾经解释为“也是加醋作饺馅之类”,其实是就二字望文生义的臆测。实际“酸馅”是宋元时代菜馒头的俗名,也就是菜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年间,刘墉与和坤不和,而二人都是朝中之臣。一日和坤想难刘墉,便问刘墉:“啥大啥小,啥低啥高,啥厚啥薄,啥乐啥笑,啥有恩当报?”刘墉答道:“鹰大雀小,草低树高,脸皮厚白纸薄,鹰扑食乐,得食者笑,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报。”此妙辞传入乾隆之耳,一次,他当着满朝文武之面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并首先让和坤回答。和坤鹦鹉学舌之后群臣皆笑,乾隆又让刘墉回答,刘墉答道:“国法大私情小,臣低君高,天厚地薄,万岁与国民同乐,百姓安居乐业无不欢笑,君待臣有恩,臣当以死相报。”一言既出,四座皆惊,拍手称道。事后…  相似文献   

15.
识秤小记     
很小的时候家里有次吃油炸鲫鱼,几条三指宽的大鲫鱼炸得焦黄,肚子鼓胀胀的,用筷子一扒开,冒出一堆金黄的鱼子。母亲见我们几个小家伙抢着要吃,连忙制止,说这个东西细伢子吃不得,要是吃了将来会不认得秤的。秤是什么东西啊?我不解地问。秤就是街上店铺里称货的东西嘛,上面钉满了表示斤两的星星,大秤,你去买东西人家少了你的秤,不就吃亏了吗?母亲说。那吃了鱼子为什么就会不认得秤呀?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我小时候听你外婆这样说的,当然不会有错。”,母亲回答道。究竟吃了鱼子为什么会不认得秤,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秤就这么难认吗?秤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种秘的印象。 夏天在阶矶上歇凉,我们缠着母  相似文献   

16.
一耳光     
李明亮刚想再坐一会儿,老婆照他的脸上就是一耳光。“孩子他娘啥事。”“你说这回人事调动是不是又没有你。”李明亮半天没吭声。老婆火了。“你是聋了还是哑了?”“还要干一年后再调回城里。”李明亮说。“放屁,人家刚参加工作的毛孩子都从乡下调回城里,你还有脸说呢?去找当官的问问,凭啥不让咱回城?这回你要是再调不回我就跟你没完!”  相似文献   

17.
本打算借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重新开工的“华夏第一祖龙”,孰料却招致了国人的一阵口诛笔伐,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各种媒体热热闹闹的一番集中轰炸后又逐渐归于沉寂。然而,对于几个根本性的问题,比如谁该为这个项目的违规上马“埋单”?政府各部门在事件中该负有什么样监管责任“?祖龙”最终的归宿是拆除、保持现状还是复工?这一切,显然仍如立于山头的半拉子“祖龙”一样,并不会因媒体的淡出而淡出。  相似文献   

18.
翠儿     
10年前,翠儿还是40多岁的时侯,就是村里有名的“通天鸟儿”,三乡五里出了啥新鲜事儿,她都早早地知道,知道了就憋不住,即使正吃着饭也要端着碗去告诉左邻右舍,不把事儿告诉出去,她吃饭睡觉都不踏实。  相似文献   

19.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偶翻报纸,看到一则海尔集团新开发的大地瓜“洗衣机”在西部农村市场大受欢迎的消息,很感新鲜。原来,1996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四川出差时听说,洗衣机在四川农村销售受阻,其原因是农民经常用洗衣机洗地瓜,排水口一堵,农民就不愿再用了。这本是一个笑谈,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