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类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的原油沥青质分散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油沥青分散性试验,考查了不同种类的石油磺酸盐对原油沥青质的分散性能,以便寻求一种评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的简便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作为对现有标准评价方法的补充,该试验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数据对比性强等特点,对于石油磺酸盐产品常规性能的例行检验尤为适用。与此同时,三种不同类型的石油磺酸盐产品对原油沥青质分散性的数据对比表明,具有长链稠环或短侧链多环芳烃结构的石油碘化产品,对于地层残余油沥青质的分散性较好,比普通的石油磺酸盐更适宜作为开采地下残余原油的实用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而使用。  相似文献   

2.
石油磺酸盐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用于油田三采期的驱油,同时还能够与表面活性剂助剂复配,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升整个洗油效率。在整个石油的生产以及其他工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石油磺酸盐能够被广泛地应用起来,其组成特点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整个石油磺酸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文章就对石油磺酸盐的组成及其性能之间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研究。从石油磺酸盐的概念及其特点出发,对其组成与界面张力,乳化性能以及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做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石油磺酸盐组分分析的简便方法--膜渗析质量法。本方法是根据石油磺酸盐、未反应油及无机盐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上的差异,采用膜渗析分离技术使磺化产品中的石油磺酸盐得以纯化分离,并利用分析天平将分离前后的样品进行后进法定量的。由于膜渗析过程较一般的分离技术操作步骤更为简化,从而减免了许多因繁琐操作而引入的系 误差。经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失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基分析样品的回收率可达9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世界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石油的采出率也是各个国家石油开采企业关注的重点。表面活性剂驱作为一种提高开采效率的方法,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非常突出,这为石油增产提供重要帮助。本文主要分析了表面活动剂驱的要求、种类以及驱油方法,并展望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界面流变是描述油水界面膜性质的重要参数,其通过改变油滴在油藏中的启动和聚并,最终影响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通过探讨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并分别考察了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对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的影响。指出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而相角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烷基苯磺酸盐的表面扩张模量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相角随浓度增大出现极小值,而后逐渐增大。为使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建议选用表面扩张模量和相角2个参数作为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性能指标。实验工作频率选0.1~0.2Hz作为质量检测技术指标;表面扩张相角小于45°。  相似文献   

6.
稠油是一种比较粘稠的石油,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较大的密度,国外通常称其为重油,国内一般叫稠油,主要是相对稀油而命名的,稠油主要有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几种。本文主要以某油田为例,首先对火驱实验原理及开发技术进行了一番分析,其次,指出了阐述了火驱重力泄油在超稠油开发中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油磺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的试验和应用实例,综述了石油磺酸盐国内外矿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埋存已被提上日程.其中,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在提高低渗透储层有效动用储量和单井产油量方面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美国的“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法案”“能源政策法”“国家提高石油采收率计划”都促进了美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美国是世界上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最多的国家,历经60年的实践,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美国已发展成熟.中国具有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和驱油的巨大潜力,但由于与美国相比在地质条件、气源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差异,不能照搬美国的技术和经验,需要理性推动中国的二氧化碳捕集、驱油项目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合作,创造适合中国低渗透/超低渗透油田特点的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顶驱设备属于高端自动化石油设备,其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越性。规范化使用顶驱设备,加强顶驱设备的维护,提升顶驱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助于提升石油开采效率。就石油钻井顶驱设备使用方法及维护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与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界面性能和乳化性能,并进行了微乳含量测定,确定最佳复配比为4:1,在此基础上根据形成微乳含量确定最佳助剂为正丁醇,进而根据界面张力优选出最佳微乳液配方:0.4%ANG7-Ⅳ-7与烷基苯磺酸盐4:1复配体系溶液/2%正丁醇溶液/原油。最后我们在低渗透油田岩心中进行不同类型微乳液驱油效果分析实验,该体系采收率达到47.3%,提高幅度最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简述了三次采油的基本概念和驱油机理,对三次采油新技术中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弱碱三元复合驱及无碱二元驱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注气受效、气窜判断、注气并方案调整及措施改造、CO2做为一种驱油介质对储层基质物性特征的改善情况等方面阐述试井资料在特低渗透储层C02驱油开发中的作用,为特低渗透储层C02驱油动态分析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进入产油量递减阶段的油田,通常会实施多项措施以有效减缓油井递减速度。在对常规注水开发、聚合物驱以及其他措施增油效果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确定措施增油量,应对每项措施进行增油量劈分。本文将以绥中油田为例,对其油田各项措施增油效果劈分方法进行讨论,通过对聚合物驱效果评价进一步论述增油效果劈分,如动态法、数值模拟法等。希望能够对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工艺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空气泡沫驱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创造性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起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驱油理论进行阐述,以及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实际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将会成为油田提高开采率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去污力、渗透力、润湿力和起泡力,既耐酸又耐碱,它的适用性极其广泛,在石油开采、农药、纺织等行业中广泛使用。现介绍采用石油深度催化裂解;磺化和烷基化反应制备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两项科技成果分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分别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德民、王玉普参与完成。这两项技术的发明,不仅是现今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创新的亮点,而且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公司“技术换资源”战略的载体,引领石油开发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术在三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经过多年开采以后,各区块地层和注入体系发生较大变化,驱油效果和采收率也逐年下降。因此,在地质研究和典型区块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影响驱油效果主要因素,并形成了同心分层注技术和分质注入技术,在现场规模化应用中,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酰胺在油田中应用广泛,如用作钻井液、压裂液、及聚合物驱油以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本文研究在120℃高温条件下,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控制PH值,矿化度,浓度等因素,观察在高温条件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成胶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风化店油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基于测井敏感参数的图版法以及含水率与驱油效率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判别水淹级别,对不同水淹级别储层所对应的驱油效率在图中的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制订了评价标准,实现了水淹级别的定量判断.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推广程度很高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在中国的很多油田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聚合物驱油的过程中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性质、注入聚合物的量以及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开发油层的非均质性、开采油层的物性参数等均可以影响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在采油开采过程中注入聚合物的浓度越大、注入聚合物的速度越低、聚合物驱的采油井的含水率越低,采出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