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乘势而上 积极推进 资产评估准则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28日,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正式发布,财政部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下简称中评协)共同颁布了包括8项新准则在内的15项评估准则.这是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既适应我国国情又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评估准则体系。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的回顾(一)资产评估行业为评估准则的制定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行为,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财政部于2004年2月批准发布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是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和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资产评估行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房产税立法改革的热潮,税基评估对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税基评估在国外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准则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文章选取IVS、USPAP、Red Book、MARP、TPG及IRM为比较对象,从准则结构、特定术语、基本要求和评估方法四个方面对税基评估准则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将来制定税基评估准则提供借鉴,并引导我国税基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国际评估准则与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在制定背景、制定主体及管理体制、准则结构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应借鉴国际评估准则的全面性、规范性、客观性、独立性及创新性等,促进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国际趋同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本准则所称注册资产评估师,是指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或认  相似文献   

7.
“做你所说的 ,说你所做的”是国际评估界的一句名言 ,其含义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认真而严肃的完成每一评估项目时 ,应充分地履行工作计划的每一步骤 ,如实地表达所做的工作。那么 ,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够出具真实性、权威性的报告 ,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合法的依据。2001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准则) ,为我国评估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准则》就无形资产的定义 ,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要求和披露要求等做出了具体规范。本人通过认真学习《准则》 ,对《准则》的具体内容有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适应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评估需要有新思路。本文在分析新准则体系实施对资产评估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实施新会计准则后资产评估工作的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资产评估的原则是调节资产评估业务所涉及的有关各方在资产评估中的相互关系、规范评估行为和业务的准则。评估原则不是劝戒,不是抽象的期望,而是具有实实在在衡量标准(尺度)的准则。国务院91号令发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中指出“国有资产评估应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这是我们进行资产评估总的原则。要切实使这一基本原则得以贯彻实施,有必要在实践中对它进一步地诠释和规范,并制定相应的细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资产评估法》,规范资产评估行为,加强资产评估执业监管,推动资产评估准则建设,2017年8月23日,财政部制定发布了《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2月25日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 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 基本准则》同时废止.近日,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制定和实施《基本准则》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适应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评估需要有新思路本文在分析新准则体系实施对资产评估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实施新会计准则后资产评估工作的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两个基本准则”),这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发展10多年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财政部于2004年2月25日批准发布《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本刊此次在刊登两个准则的同时,特别就一些相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朱志刚副部长,并诚邀财政部企业司司长贾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秘书长刘萍以及相关人士等撰文,从不同的角度谈资产评估准则和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2007午11月28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发布会,颁布了包括8项新准则在内的15项资产评估准则,同时宣布成立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此次发布会是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本刊将从下期起陆续刊登这8项评估新准则。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产生及发展20多年,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建设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中国财政部作为评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资产评估准则的建设工作,授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负责制定资产评估准则。1998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协会领导的有力推动下,在...  相似文献   

16.
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国际评估准则》和《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都专门针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分别制定了《IVS233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具体准则与《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文章通过两者的比较,以期为将来指导意见上升为具体准则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良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抵押贷款在抵押有效的情况下也成了不良贷款。抵押资产变现清偿比率不高、抵押资产评估质量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抵押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一、西方国家抵押资产价值评估问题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对抵押资产价值评估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西方国家理论界一般认为估价是对资产市场价值的评估,并且国际评估准则也将市场价值作为基本的价  相似文献   

18.
一、评估程序准则制定的必要性根据对国外各主要评估准则的研究.目前,在《国际评估准则》、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USPAP)、英国《评估指南》(红皮书)、澳大利亚《专业评估守则》和香港地区《资产评估指南》等国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具有证券评估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为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满足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管理需要,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起草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现将该指南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印发你们,请组织在本地区评估行业和相关单位征求意见。请各地方协会按照《评估准则征求意见工作指引》的要求,支持和指导准则联络员认真做好评估准则征求意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产评估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等7项资产评估准则,现予以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请各协会将上述资产评估准则转发评估机构,组织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学习和培训,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8年7月1日起,中国资产评估协会1999年发布的《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指南》、《资产评估计划指南》、《资产评估工作底稿指南》和《资产评估档案管理指南》(评协字[1999]53号)同时废止。附件:1.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2.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3.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4.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5.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6.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7.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2007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