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内生系统,国家审计与公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众关注焦点逐渐成为国家审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公众监督与审计机关履职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审计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但鉴于我国公众民主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公众参与途径单一等原因,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效果尚不理想,需要强化公民主人翁意识和政府责任意识,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公众参与国家审计的长效机制,推动国家审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缺乏公众有效参与是制约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瓶颈。在我国,目前无论是公众自主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还是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意识与能力还不足,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也不健全,公共决策结果往往会引起很高的社会成本。本文从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加快公共决策的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完善公共决策机制的现实构想。  相似文献   

3.
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层政府发挥着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但有些基层政府存在着同社会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低下;供给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议基层政府应更新服务观念、高度重视公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多元监管体系,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层政府公信力,实现治理过程中和社会组织,农村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有效衔接,逐步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促使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治理向以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公众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客观、公正的信息来支持,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了一条获取可靠信息的途径。文章在分析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实现国家治理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公众通过参与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经济治理,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实现政府治理,参与环境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社会治理,从而达到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实现从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转变,以高度契合政府"善治"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作为研究情境,以验证现阶段公众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公众参与程度低的地区,在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和抵御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腐败治理作用,而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对腐败的治理作用在两组之间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社会机制作用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通过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实践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我国现有社会状况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政府搭建发展平台、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公众提高参与意识的研究路径,以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功能完备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关乎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要素。当前,在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中普遍存在诸如"应急性有余,制度化不足"、"亡羊补牢多,超前规划少"、"条块分割严重,整体联动缺乏"、"政府单兵作战为主,社会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构一套"双维度、多线性"的协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认为应在完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和充分动员社会化力量的基础上,从政府系统内的自循环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双循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于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和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地方政府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实现多方协同参与治理。而"电视问政"就是强调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来强化"问政"的公共效应,增加公众政治参与的平台,向公众提供一种参政议政渠道,督促职能部门提高回应能力和行政效率,进而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在实践中,很多基层政府官员长期不作为致使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无法得到施行.对公众的诉求和意志表达不能及时回应,致使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形式化、 被动性、 无序性,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参与热情.本文通过分析基层政府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反思其不足,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政府公共治理过程中,为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田丽君  靳高阳 《价值工程》2010,29(7):214-214
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发生后公众习惯于期待和依赖政府,而忽视了公众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社会成员的危机意识与应对危机的能力,扩大和规范公众有序参与的行为,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新的公共服务体制,是我国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后,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长期努力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公共服务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本国自身的政治决策程序,基于各种原因(效率、公平、历史传统、公众意愿、国家长远利益等)而决定由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为整个社会和公民个人提供的所有服务。从国际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前苏联及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7,(8):140-142
公益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其内容存在现实的社会基础中,运用创意独特、艺术形式多样的手段,旗帜鲜明的为社会广大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公众满意理念及公众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阐述了将政府管理理念定位于公众满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用公众满意度评价政府工作的方法 ,并以 2 0 10年上海世博会中政府动迁工作为例 ,具体分析层次分析法在测评公众满意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直被多数人视为公共关系目标的塑造组织形象,应当属于公共关系管理的固有手段。形象是一种重要资源,但形象认知所具有的主观性使其不一定能为组织实现利益目标;在现实中,形象的有形性经常被宰割,为形象而形象也容易造成实践上的偏差;此外,塑造形象目标说在国际公共关系学界未得到认同,在国内学界也还存在着异见。公众合作的目标观能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赋予公共关系目标定位合理性。厘清塑造组织形象与促成公众合作的手段与目标关系,对明晰公共关系的学科边界和建立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客观标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的建设逐渐受到社会群众的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是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目标是社会群众参与文化、人人创造与享受文化。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论文着重阐述公共文化建设的含义,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科学且高效地开展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会计公共关系与财务公共关系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公共关系与财务公共关系都源于现代公共关系,就微观意义而言其两者的涵义基本一致。因此,大都视财务公共关系与会计公共关系是同一概念,这种观点限制阻碍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实践活动。以“大会计”的观点,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本文从两者的概念、范畴、特性入手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要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协调好公共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公众”内涵辨析与公众满意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众满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唯一价值取向,推进公众满意战略应以“公众”为核心。对于“公众”内涵存在多种理解。本文首先对“顾客”与“公众”;“公众”、“利益相关者”、“受益者”及“受众”;“公众”、“公民”及“市民”等几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研究了“公众”的分类,进而提出了以“公众”为核心实行公众满意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用事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对公用事业的治理历来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用事业发展到今天.历经了政府垄断型公用事业、市场发展型公用事业以及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模式转换.本文在简要回顾公用事业发展历程.分析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批判地继承市场发展型公用事业模式,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公共服务为指导理念的"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的新模式,并对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下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质量都与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论文以公共视角为研究出发点,深入分析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找寻当前行政管理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基于公共视角管理来提出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以期为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