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大规模建设和配租,公租房的后期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北京市公租房"三位一体"的后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使用监管、运营管理、社会管理方面阐述当前北京市公租房后期管理中的亮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大规模建设和配租,公租房的后期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北京市公租房“三位一体”的后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使用监管、运营管理、社会管理方面阐述当前北京市公租房后期管理中的亮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鑫  郭立 《价值工程》2014,(13):80-81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而公租房社区的管理是公租房是否能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从公租房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公租房社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租房社区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租房PPP融资模式提供了机构参与公租房投资的渠道,ABS融资模式提供了个人参与公租房投资的进入及退出渠道。如果用经营(简称"0")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POA"融资模式,并辅之以租金补偿机制,就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同时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为公租房建设融资。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4):295-297
公租房是我们政府为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夹心层"住房问题而提供的过渡性的住房。公租房租高低直接关系公租房保障效果的发挥。从我国实际出发,发现现行公租房租金定价的问题,提出定价原则,使其真正发挥"保障"作用。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公租房定租的原则提供一个系统思路。  相似文献   

6.
给力公租房     
公租房,已成为重庆稳定楼市、保障居住的一个"稳压器"7月4日的山城重庆,细雨如丝。在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大门口,一则招聘启事吸引了不少居民在雨中驻足观看。"小区的一些管理和工勤岗位常常面向公租房的租户招聘,就地消化,  相似文献   

7.
公租房的后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认为武汉市公租房在后期管理中面临着资金不可持续、各参与主体责任不清、退出机制不完善和租金补贴发放方式不合理四个问题。认为应通过财政预算列支租金补贴、减免物业服务企业税费等方式来拓宽公租房后期管理的资金筹集问题,同时应在通过契约明确参与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协商合作机制,完善"人"与"物"同时退出的机制以及通过"住房券"来解决公租房的租金补贴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婷婷  周云 《价值工程》2019,38(17):1-4
公共租赁住房是否高效率运行是衡量政府民生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然而有些城市只把它当作一个政绩工程,在供给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制度建设,严重影响了住户满意度,制约了公租房制度的高效运行。2015年,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新常态下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围绕供给侧的前提(供给质量)、重心(制度供给)和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从公租房实物供给、政策制度、公共服务和住户感知这四个层面,共选取了17个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评价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苏州市福运公寓住户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租房运行满意度进行分析。最后,围绕供给侧的前提、重心和深化,提出提高公租房运行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最终提升公租房制度、服务和住房品质,提高受保障者满意度,实现公租房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元宵节,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的鸳鸯片区公共租赁房(简称公租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首个公租房聚居区破土动工,是兑现重庆市政府"宜居重庆"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标志着重庆成为了内地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的先行城市。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公共租赁房逐渐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并有和廉租房融合的趋势,但其建设和管理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中的问题。本文选取了10个问题,其中包括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以期为公租房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一、为什么要建设公租房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往往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上。在罗尔斯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中,除满足基本的平等自由原则外,社会制度安排应该考虑社会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在住房领域,公租房应该是最符合此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公租房建设的现状2010年以来,保障房建设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具关注度的大事之一。在举起3600万套保障房大旗的同时,国务院多次强调,保障房要以公租房为主。在这些指导方针下,各地纷纷掀起公租房建设高潮。2011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其中新开工建设公租房227万套,是2010年的6倍。然而,当各地首批公租房建成配租之时,却普遍出现"热建不热销"的现象。如上海首批两个市统筹公租房项目,出租率不足四成;武汉市公租房入住率仅有23%;郑州公租房申请人数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公租房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住房保障形式。2011年至目前,天津市在中心城区建设公租房10.5万套,已入住1.5万套。为了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过渡性基本住房需求,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天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通过探索多元化退出方式、完善保障措施,初步构建了公租房房源循环使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计划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9月28日,重庆主城区第7个、也是年内主城区计划的最后一个公租房项目——"城南家园"破土动工。至此,该市公租房开工总规模超过1200万平方米,超过了全年1000万平方米的计划任务。由于目前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重庆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的市场加保障"双轨制",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公租房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21):230-233
当前大学生蚁族作为社会低收入阶层,政府应从公租房的供给着手解决其居住问题。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政府应在对大学生蚁族的公租房供给方面做到:从生理需求出发,调整大学生蚁族申请公租房租住准入条件;从安全需求出发,提升大学生蚁族公租房物业管理服务;从社会需求出发,改进大学生蚁族公租房建筑选址和设计方案;从尊重需求出发,营造大学生蚁族公租房租住社区文化;从自我实现需求出发,探索大学生蚁族公租房附加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开始,公租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作为新兴事物的固有属性---缺陷性。我们研究公租房现阶段的缺陷不是否定公租房的诸多优势,而是希望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深度交流达成共识,为公租房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从公租房既是保障性住房、又为社会一般公共商品的双重属性方面出发,以大连市公租房的现行制度和基本情况为例,研究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公租房现阶段制度层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希望能为新兴事物的发展壮大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有效动员社会资金,完善公租房建设融资机制是加快公租房建设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广州公租房建设利用REITs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广州已基本具备推出公租房REITs的条件,政府应该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二级市场、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在公租房建设中利用REITs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17.
邓锋 《城市问题》2012,(8):73-79
公租房小区有三个特征:一是租房者和买房者的混居;二是政府在公租房小区有着相当比重的经济利益;三是居民都是社会的收入中下阶层。公租房小区要避免变成贫民窟,其关键之一是中下阶层的居民能够也愿意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来。在此基础上,公租房小区的治理应该强调以小区居民代表为主体组成小区管理委员会,居民代表由居民大会选举产生,买房者的投票权高于租房者,政府代表拥有一定比例的投票权。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计划提出3500万套保障房建设目标,其中政府筹资只占40%左右,公租房项目因为只租不售的性质和极高的租售比而导致融资困难。但是在"成熟化"机制的作用下,公租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发展现出其成本竞争优势,在拥有较大利润空间和租金下调空间的情况下成为投资者和租户的理性选择。本文研究在成熟化过程中公租房的成本竞争优势,结论是:公租房的成熟化过程可以实现公租房的成本竞争优势,从而保证公租房可以起到稳定住房市场租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公租房的收益权进行资产证券化,能够较好地解决了在公租房运营阶段的成本回收和运营管理问题。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价原理和方法,在考虑公租房特有属性的基础上,选择和构建符合公租房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定价模型和利率路径模型。通过实际案例以验证其适用性与有效性,为未来公租房资产证券化定价提供借鉴,为未来同类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租房小区作为政府指定机构持有的住宅小区,是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应针对其租户特点和居住形态,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既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也要做好服务承租人能力的提升工作,把公租房小区打造成安全小区和文明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