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本位下的金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两家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国有银行--中国银 行和建设银行相继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金融腐败案件:中行河松 街支行10亿元大案和建行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贪污腐败而被 "双规"。为何中国屡屡发生大的金融腐败案件?《中国金融腐 败的经济学分析》一书对中国的金融腐败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试图从理论上对中国的金融腐败进行全面的解释。 关于中国的金融腐败,有两个问题可以继续深入思考。 第一个问题,银行腐败大案带给银行本身的成本有多大? 该书的作者认为,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腐败直接导致了两个市场 不良资产的攀升。其实,对于中行和建行来说,金融腐败的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腐败案件频发,有关部门连续将金融行业列为腐财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各级公、检、法等部门也把金融腐败案件列为查处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伍雪骏 《管理观察》2011,(19):88-91
腐败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预防和治理腐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但随着冷战后建构主义的兴起,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腐败根源的学者越来越多,成为腐败问题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腐败产生并得以维系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决定了金融业势必处于反腐倡廉斗争的最前沿。对金融院校学生开展廉洁教育,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才能确保金融业稳健、高效运行。本文从金融腐败案例视角,分析了金融业廉洁教育的价值;阐述了金融腐败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最后提出在廉洁教育中运用金融腐败案例教学法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融包容性是指提高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的广泛可得性。金融服务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腐败会影响金融包容性,将贫困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客观上形成金融排斥,加重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量。本文选取1995—2016年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腐败会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但会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并且腐败会通过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增加贷款规模以及提高企业融资难度传导到金融包容性。此外,本文还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并按时间、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规模和地区划分进行异质性分析。本研究填补了腐败对金融包容性影响机制研究的空白,从而丰富了腐败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法经济学的理论阐释了法治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法治进步水平每提高10%,将促使企业家创业量增加2%;近10余年来,中国各地区法治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但法治水平只有提高到一定门槛值之后,才会显著促进企业家精神发挥;各类检验均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法治通过影响金融发展间接地作用于企业家精神;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腐败、金融发展等宏观环境变量与法治的交互效应均会影响企业家精神发挥。  相似文献   

7.
习主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本文针对介绍腐败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制度、社会和道德方面进行分析,对国家审计自身进行介绍,展开论述国家审计在推进腐败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定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率又称为利息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内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因此,利率在资金分配及企业财务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实际利率法是现值计量属性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综合审视和分析实际利率法。  相似文献   

9.
郑倩 《会计之友》2008,(33):40-42
利率又称为利息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内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因此,利率在资金分配及企业财务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实际利率法是现值计量属性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综合审视和分析实际利率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逐步构建,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提高单位治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将内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廉政建设中,对气象部门"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廉政建设中,分析内部控制与廉政建设之间的关系,剖析内...  相似文献   

11.
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制度变迁,是制度创业的直接结果。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新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诺思(North)的经典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中国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对价格与路径依赖是影响制度变迁过程的两大因素,本文从制度创业视角对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变迁的机理进行分析,并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制度创业者、政府部门和公众用户四个方面对未来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西方技术分析和古代中国的决策方法来分析黄金等金融行情,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将大为提高。本文将运用"中西结合方法系统"来对黄金行情进行分析与判断,以此来探讨古代中国的决策方法在金融行情分析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之时,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尤以反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最为威猛,因为百姓受吏治腐败之苦时间久深也。当中央的一次次坚决表态查腐,当中纪委网站一次次公布一条条反腐的消息,都让国人为之振奋,中国的反腐终于拨云见日,逐见朗朗乾坤,现将新时期中国腐败根源略作探究,对腐败肃清略作分析。官员腐败的根源,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对信仰的践行。腐败官员权不为民所用,力不为民所出,沉沦在糖衣炮弹中,沉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资本自由流动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然而,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安全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妹,休戚相关,激起无数学人、治者的长久热议。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成本—收益原则——来对资本管制进行分析,对金融安全从新界定,从而从反面论证资本自由流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时间性。  相似文献   

15.
深沪股票市场非线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证券市场的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线性方法或非线性方法。线性方法是金融经济学所惯用的方法,从现有文献看,对中国证券市场 的有效性检验,大都采取线性的办法。本文运用非线性方法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子不矜 《中外企业文化》2011,(7):I0025-I0027
养儿防老是一种利益交换陈志武原是湖南山沟沟里打柴的孩子,后来出国读了金融博士,现在是耶鲁大学的金融经济学教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在其《金融的逻辑》一书中,陈志武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将“养儿防老”解释成一种利益交易体系,并且这种金融产品是劣质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7.
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学假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审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审计学无疑是受着经济学发展的影响。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都对审计有着指导作用。经济学的经济假设也是如此,整个经济学的大厦都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的经济假设基础上的。本文拟从经济学的三大经典假设: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信息的不完备与不对称假设、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来对审计人员的行为作一个经济分析。在本文最后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基于三个经济学假设的审计行为规范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易成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者和证券市场的从业者已经开始关注交易成本的研究,西方和中国的金融经济学领域均有相关的文献研究。本文试图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经济学从扎根到成长再到成熟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在探索中缓慢成长,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中国经济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不仅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学者队伍和经济学研究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后565篇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视角,对文献的发表量、被引量、下载量以及作者和来源期刊进行分析,并对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着孙冶方、平心、骆耕漠、林毅夫、张军等诸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者,也出现了《经济研究》《中国金融》《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为培养经济学人才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经济学从扎根到成长再到成熟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学在探索中缓慢成长,改革开放的40多年是中国经济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不仅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权威性和引领性的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学者队伍和经济学研究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后565篇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视角,对文献的发表量、被引量、下载量以及作者和来源期刊进行分析,并对经济类高频被引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学界存在着孙冶方、平心、骆耕漠、林毅夫、张军等诸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者,也出现了《经济研究》《中国金融》《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为培养经济学人才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