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某些观念是需要澄清的。第一,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于17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市民运动,最早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是西方国家;而且西方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不过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扩散”。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史上,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外力作用下被迫启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当时的清政府作为应对挑战的主体,理应认清形势,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采取正确的模式和措施,整合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当政的清政府一错再错,贻误了多次追赶世界潮流的发展机遇。使本来有希望迎头赶上的东方大国迅速落后于西方世界。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现代化启动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存现代化的道路上会遇到其他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任务艰巨,而民间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弱小就是这些困境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特殊展现,作为回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出的决策和选择最终导致了"大跃进"运动中高强度的政治动员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李雕 《改革与开放》2013,(21):33-34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其发展与进步对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有着诸多差异。中国是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之下被迫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中英两国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综合症”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综合症"是现代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个专门词汇,人们用它来描述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浓缩发展"而引发出的一种特殊状态。所谓"浓缩发展",用亨廷顿的话来说便是:"在欧洲和北美,现代化进程已持续了几个世纪。在一个时期内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或应付一项危机,然而,在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央集权化、国家整合、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诸项问题,不是依次,而是同时出现在这些国家面前"(《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第47页)。相应地,"发展综合症"是指后发展国家由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需要同时处理不同维  相似文献   

6.
刘倩 《科学决策》2003,(8):57-60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讨论,大多都将民间传统看作"落后"因素,当成现代化进程的"阻力"和"障碍".这种观点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社会哲学家斯宾塞和韦伯等的社会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前提是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东方的印度教、佛教、中国宗教(儒教、道教)不具有这种精神,没有提供现代化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准备,所以现代化过程中有更多阻力.这种观点被许多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奉为政治的宗旨,对其治国的政策和策略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其发展与进步对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有着诸多差异。中国是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之下被迫走上现代化之路的。中英两国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15世纪的东西方大航海与中西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历史进程有内在联系。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化之路由大航海开启,西方国家通过海上扩张与殖民征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其间充斥着战争、殖民与掠夺;而我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华民族和平基因的最集中体现,正是基于自身的历史和国情,中国的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东西方大航海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深刻影响并奠定东西方在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差序格局中的坐标与地位。现代资本主义的扩张运动导致传统中国在近代脱离渐进累积的既定轨道,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急遽挑战下开始现代化的尝试。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两个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史为鉴,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模式的突出特征,建设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和平海权的新型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壮 《理论观察》2015,(3):17-18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来看党和国家已将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推向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认清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是随现代国家产生而成长的,故以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法治的角色和作用对认清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反观当前中国情景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及其实现所面对的三大梗阻:礼治主义—伦理治理、革命主义—运动治理、官僚主义—权力治理.最后,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探讨依法治国如何破除梗阻走向法治中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其应有的力量,致使出现许多政府力量无法克服的问题。而市场经济的所带来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却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漠视。由于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本文浅析了公民社会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建构公民社会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代     
据笔者所见1996年度发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约为200余篇,现简评如下:现代化工业化发展道路阎晓波探讨了中国早期的“防御现代化”问题(江海学刊6),陈向阳认为清末新政导致了中国现代化正式大规模的展开,促使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周积明总结了清政府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史学月刊2)0吴毅从农村衰败的视角解释了晚清现代化受挫的原因,认为晚清现代化从一开始便只能在城乡分裂的空间结构中展开,这种二元结构使农村被抛弃在现代化进程之外,必须承载现…  相似文献   

12.
何启、胡礼垣作为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在《新政真诠》中第一次提出了“公平”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涵义、公平的标准等.何启、胡礼垣认为,公平主要是指“政令公平”,即处理政务要不徇私、不偏袒;公平的标准在于“民之信”即民意.何启、胡礼垣的公平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晚清政府的影响甚微,个中原因除了其公平思想较为激进之外,主要还在于晚清政府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时期仍然处在“未醒”状态,滞缓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韦伯庞大的宗教社会学体系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视角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文化观念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全盘西化"与"固守传统"都是不对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传统的现代化,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吸纳西方先进的文化元素,构铸新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开拓创新,需加快完成“四大调适”现代化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必答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意义上实现发展领先、制度领先的现代化国家不超过20个,其中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度成为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主流,亚洲的日韩等国家也是延续了英美等国走的西方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大的国情莫过于它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传统"与"现代"当然不是纯粹的时间概念,而是具有一定历史内涵的社会概念。对于这个转变过程的把握,过分强调"特殊性"或强调"一般性"都具有片面性。从一般过程看,处于现代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现代化"这个词本身就是强调一般性的产物)进程的国家都会遇到社会稳定问题,有的国家因为不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而大大延长了现代化的过程。能否通过杰出领袖的政治运作调适"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使现代化在稳定的进程中实现?这无疑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现代化问题在60年代前后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化理论家建设理论体系的任务基本完成,此后的重点是运用这种理论去进行地区的个案分析。经济学家、政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理论盛行于20世纪中期的二战结束后,其任务是对现代性的解构和超越.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化历程必然与西方现代化过程在某些方面有所契合.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新的时期,现代化转型面临着新的契机.鉴于西方发展模式在前,在新时期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借鉴后现代思维,占据理论高地,是指引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进程是中华民族150多年来历史风云的聚焦点.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重建与振兴,中国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现代化.而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则不仅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最为响亮的两个名词,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两种主要推动方式.1949年10月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由革命到改革的转变,即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动方式的转换,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一场有史以来空前广泛深刻的社会巨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场仍在持续发展中的巨变,必须从对革命、改革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至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否则,社会无法和谐: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缺乏广阔的消费购买空间和资源供给市场.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认识到,实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过程.文章通过论述经济社会发展的层级模式来论证农村经济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刻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富裕和现代化,对于中国整个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促进作用.这正是我们基于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全面地分层级地探讨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实现过程和与之相配套的软体环境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黑河学刊》2004,(6):85-87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迁,随着客体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体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从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社会发展趋势和具体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人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强调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实践中应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注重人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提升人的现代文明意识,以发挥其在塑造现代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是法制现代化最活跃的时期,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法律观念、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创造的。我国社会转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自由、平等、幸福、安全的社会,通过法制现代化,能够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