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岩 《中国信用卡》2013,(12):41-44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支付中介,为用户和银行提供接口和通道,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创新了金融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给我国现有的支付体系带来了变革。然而,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如操作风险、系统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信用风险、非法套现、市场风险、欺诈风险等。  相似文献   

2.
李瑞红 《国际金融》2013,(10):65-70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付平台进行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这些独立机构与商品所有者及相关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保障能力。买方选购商品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  相似文献   

3.
梁骁 《甘肃金融》2015,(2):43-46
应充分考虑互联网交易范围广、变化快的特点,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对面向特定行业、用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法律方面进行适当的微调。第三方支付业务概述(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与各大银行充分合作向用户提供多种银行卡的网关接口,为交易双方整合了众多银行卡的  相似文献   

4.
网上支付及其安全和信用问题日渐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各商家纷纷涉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领域,如淘宝网、eBay、慧聪网都分别推出了各自基于第三方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安付通”、“买卖通”。专门经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也纷纷出现,如网银在线、YeePay、支付@网、快钱网、西部支付等。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有20余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适应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第三方支付企业从最初在支付产业中仅仅充当一个“插线板”,为银行提供网关接口服务,逐渐成为支付产业中颇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支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网上支付的安全和信用问题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如何推进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解决电子商务支付的瓶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借鉴PayPal的成功经验,各商家纷纷涉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领域,如淘宝网、eBay、慧聪网都分别推出了各自基于第三方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安付通”、“买卖通”。同时,专门经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也纷纷出现,如网银在线、YeePay、支付@网、快钱网、西部支付等。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有20余家。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林 《西南金融》2009,(2):63-64
本文认为,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市场规模发展迅猛,在实现支付的中介功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转移资金和对交易双方提供信用担保、提升其客户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在盈利模式、同行恶性竞争、网络银行的竞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定位、支付风险控制、反洗钱等面临挑战,为支持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綦宁 《中国信用卡》2008,(20):51-52
1.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概述 第三方网上支付是以支付公司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整合多种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者借助新兴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虚拟账户、虚拟货币),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支付指令的转换,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历程简介1999年国内产生了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平台,其属于早期的互联网支付网关企业,首信易二级结算模式开创了我国的在线支付。2002年3月,我国银联的成立满足了商家多银行卡在线支付接口需求,解决了异地跨行的网上支付;2005年,计算机和宽带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使我国第三方支付迎来了春天,支付规模达到196亿元。2008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2 743亿元,同比增长181%。根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会计》2008,(10):31-34
第三方网上支付是指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银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虚拟账户、虚拟货币等网上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交易资金代管、货币支付、资金清算等服务的业务。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发展迅速,2007年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量达到了1000亿元,预计2008年将超过2100亿元。第三方网上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公众支付结算、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移动支付发展模式就目前来说,移动支付的商业发展模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独立运营模式、电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等。由于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效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从以上各种模式可以看出,移动支付产业不仅需要金融系统的支撑,还需要电信网络提供的硬件服务,勇于创新的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加入还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样的多方通力合作,才能更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两种典型的支付流程,进而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卡》2010,(9):43-44
近年来,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蓬勃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主要以个人用户为服务对象的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以企业用户为服务对象的环迅支付、首信易支付等。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第三方支付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风险与隐患.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社会各方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监管等问题越来越关注.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内部建设出发,提出第三方机构应该对客户采取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客户层次的变化以及支付需求的不断增加,第三方支付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它们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不断刷新支付市场的版图。“拉卡拉”作为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社区化、家庭化的便利支付,网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发展相伴的是各类潜藏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如信息技术应用风险、头部支付机构垄断风险、业务扩展风险、客户信息安全风险等也制约着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传勇 《新金融》2015,(10):43-48
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具有依附于银行、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高、支付手段多样灵活等特点,同时可提供信用担保,颇受收入高者和年轻人的青睐,并且其使用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作为新兴的中介平台,第三方支付在为买卖双方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包括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沉淀资金问题、流动性风险、隐私保护问题以及监管难度较大等诸多问题。第三方支付可以对金融体系的诸多环节如货币市场、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以及跨境金融业务等产生影响。第三方支付业务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跨境支付业务试点的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配套设施与监管措施尚不到位,自贸区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联网支付体系越发多元化,支付手段越发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支付选择。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联网支付体系究竟有何区别?两者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第三方支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对支付体系、各大商业银行及第三方公司的互联网支付产品进行剖析,给读者以更深入的了解。一、支付体系及互联网支付简述支付体系主要由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支付电子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支付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非金融第三方机构逐步进入支付服务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机构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改变了电子支付市场的格局,使得电子支付覆盖范围更广、技术应用更深入、业务创新加速、资金监管和风险传导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给监管当局有效监管带来了挑战。本文结合当前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业务实际和发展趋势,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全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正经历从虚拟支付工具到综合支付平台的转型中,其改变了中国亿万民众的传统消费观念。第三方支付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电商企业的第三方单位,为商家及顾客提供可靠、便捷的支付服务。国家于2011年通过颁发牌照的方式宣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合法化,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然而,面对甚嚣尘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冲击,商业银行作为其中的主体,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全面提升自我竞争力呢?本文查阅大量对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研究文献,完成了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行瓦房店支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影响,给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以此例加深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认识,也引起金融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