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利用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1979—2014年的潜在增长率,发现自2006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且近两年实际产出均要低于潜在产出,显示经济总需求相对不足。潜在增速下降主要在于TFP增速的降低以及近年来资本增速的放缓。从供给角度看,用生产函数法所做的预测显示,未来十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准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3%,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5.3%;乐观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7.5%,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6.6%。从需求角度看,在当前收入水平及增长假设下,为了保持合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比重的投资仍是关键;鼓励和促进消费则是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未来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为使经济增长尽可能达到潜在增长率,应在消费和投资之间找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声音     
《现代商业银行》2014,(11):10-10
“未来潜在增长率是逐步降下去,降到2%、3%部是有可能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10月17日在新浪长安讲坛演讲时表示,人口红利消失导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不建议以就业为借口实行刺激经济政策.而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挖掘劳动力供给。蔡昉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会降至6.2%,并认为这一增长率还会继续下降。但他解释说。经济的下滑并没有带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因此不建议以就业为借口实行刺激经济政策,而是通过挖掘劳动力供给提高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测算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抑于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步入换挡期,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已无法支撑高速增长。本文综合考虑供给因素和制度变革、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对2014-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1%左右,2030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5.0%左右。虽然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且实际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我国可通过增长阶段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依然充满机遇,更具活力、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更加接近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增长阶段,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对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乃至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多种方法比较,通过设定高、中、低三种碳排放情景,建立了包含碳排放因素的状态空间模型,并用以研究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各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发现,近2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8.8%,碳排放产出弹性为17.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9.6%。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021—203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在高、中、低碳排放场景下,我国经济潜在平均增速分别为5.18%、5.10%和5.01%。根据趋势外推结果,我国在2035年能实现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考虑到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与固定资本形成的相关性,在不同碳付费配额、不同碳排放贡献、不同资本产出弹性的情况下,将对潜在经济增长率造成不同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低碳战略转型、碳减排技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需要过高的增长,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实际达到11.7%。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9%。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续第一季度那样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9.5%至10%的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会出现经济偏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1986至2017年经济数据的特征,讨论了HP滤波测算潜在产出的不同平滑参数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一是两种滤波器大致上反映了1986-2017年我国产出缺口率正负交替波动的经济周期情形。二是运用平滑参数6.25的HP滤波计算出来的结果比运用平滑参数100的HP滤波计算出的结果更符合我国经济的真实发展状况。三是基于平滑参数6.25的HP滤波分析结果显示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至少有达到6%的潜力,以此为依据可以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的一个热门词汇,但对其具体内涵尚缺乏清晰认识。本文基于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法估算了2014-2020年浙江潜在经济增长率,基于金融危机后上市公司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预判浙江产业结构变迁趋势,通过这些探索性的研究,试图拨开新常态下浙江经济的些许迷雾。  相似文献   

9.
王小霞 《证券导刊》2011,(27):18-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学术交流探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目前宏观调控总体没有犯方向性错误.但”硬着陆”风险不得不防。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遣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与货币发展 欧元区经济正以它的潜在增长率持续发展,出15的不断增加伴随着旺盛的内在需求。企业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持续增长,工业生产正处在5年来的最高峰,2007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超过了2%。自今年开始,意大利央行以欧元统计的同步指标已经轻微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总体上属于增效增长型收入差距变动,是增效型主导的、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水平的收入差距变动状态正确看待目前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快,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大体上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差距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2008年的大概三十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中间也有一些反复,但是总体上在扩大。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收入差距在高位徘徊,有人认为有所下降,但是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在经过1962年-1985年的加速增长阶段和1985年-1995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快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的特殊时期。2005年-2010年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降态势,有可能从2004年的10.1%深度回落到2009年的8%左右。此后,伍2010年-2020年期间将再次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状志.潜在增长率将维持在8.3%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经济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复苏之路曲折艰难;二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短期来看,要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并提高就业水平,一方面应当永久性地降低税率、大幅降低政府债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当推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规划。长期内,应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本积累速度和质量来提升长期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2,(18):12-12
近期,地方版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涉及投资额动辄上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7万亿元。对此,有分析人士担忧新一轮投资竞赛将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真正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潜在增长率下降、结构调整要消除体制扭曲以及通胀压力的长期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约束性条件抑或挑战,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已有日本、欧元区、瑞典、丹麦、瑞士等五个经济体实施了负利率政策.作为一种非常规政策,负利率是救命稻草,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众说纷纭.针对这些疑问,本文对负利率政策的实践、展望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负利率的出现是长周期低利率的延续,负利率政策很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而不是昙花一现;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开启了利率下行空间.企业杠杆率高企与资本回报率下降之间矛盾的化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强化利率下行趋势;我国离负利率政策虽然很远但并非遥不可及;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显著下行,息差进一步收窄,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负利率改变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所缓解,但全球经济增长仍未出现明显起色。我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弱回升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加。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加强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环境看,虽然经济周期波动、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对2005年我省经济增长率有较大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2005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能否成功启动居民消费需求是能否充分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虽然南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但是,遵从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正确认识、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有望在中期和长期实现两个“L”型的经济增长轨迹。人口红利是过去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它的消失不可逆转,所以用这种动能回到原来的增长速度上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