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从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总体来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还不均衡,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提升审计手段、技术方法,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促进内部审计科学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审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审计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明显改变,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发挥。但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这项事业的发展,研究这些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个管理领域和各项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应当不断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本文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初步探讨了连续审计、云审计等内部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艳芬 《理财》2016,(4):87-89
当前形势下,会计领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已发展到以管理型财务软件为主要媒介,财务和业务数据电子化成为信息存在的主要形式,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加速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审计机关形成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审计,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建设应用现代计算机审计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一、我国审计机关信息化工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审计信息化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内部审计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务。为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电子审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和完善电子审计体系。本文通过对电子审计体系的研究,提出了电子审计体系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效能目标三个特性,以及电子审计体系在国家电子政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电子审计标准化和审计队伍信息化的电子审计体系框架;提出了电子审计体系的功能演进,包括从重点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到重点促进公共财政管理规范的转变、从重点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到重点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审计评价的转变,从传统审计方式到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褚秋宝 《理财》2004,(9):10-10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是实现传统审计模式向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历史跨越。鹤壁市审计局党组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着想.把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本届班子的责任和使命.积极采取措施,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加大对审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了计算机远程通信、  相似文献   

8.
信美芳 《理财》2011,(5):77-78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实现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全方位的认识审计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霞 《财会学习》2015,(12):128-129
在当前企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审计领域也迎来了一场信息化变革,如何理解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深入影响,并在加快审计方式转变的同时不断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防范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财》2004,(9):11-11
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适应当前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一项新举措,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洛宁县审计局克服困难,常抓不懈。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县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强审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是否为国家审计赋能进而促进了国家治理?本文基于环境治理视角,选取2009-2018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的面板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国家审计信息化指数,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功能发挥以及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促进了审计功能发挥;国家审计信息化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审计功能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环境关注度高、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家审计信息化对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为审计信息化的赋能效应及其治理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国家审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环境治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张迎 《上海会计》2014,(1):55-57,26
内部审计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以及必要性,探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概述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水平快速发展,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目标意义,结合我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构建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提出相关实施建议,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无纸化审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电子化的形势,电算化审计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辅助审计是电算化审计的第一步,而无纸化审计则是电算化审计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时代已到来,以往传统的财务收支平衡审计已逐渐被全面的数据式审计方式所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的审计功能。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构建出一支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能与之匹配。而现阶段,审计机关在建设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机关的业务开展,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快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7月9日至10日,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成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会上,刘家义审计长作了题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讲话。董大胜副审计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  相似文献   

17.
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也遭到强烈冲击。本文针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并就审计信息化发展对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探讨。一、基于金审工程的审计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根据金审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将建立一个以成熟的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覆盖审计系统各部门的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  相似文献   

18.
党亚宁 《财会学习》2016,(13):144-14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审计信息化的构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建议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改变审计现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企业的经营流程、组织风险、内部控制以及审计的领域和视角。同时,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演变,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审计的思维方式和审计模式。因此,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结合集团企业的IT系统架构特点,阐述了集团企业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审计环境为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对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审计效能,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效用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对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确保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在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在审计理念、审计方式创新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是重大发展机遇。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国家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要求其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料的效用成分发挥出来,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为提升经济增长提供可能,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