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精品致胜     
《房地产导刊》2005,(18):7-7
在住宅市场化十数年后的今天,消费者已由“居者忧其屋”转变为“居者有其屋”,更向“居者优其屋”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2.
浅探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相似文献   

3.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城市住宅领域里,该有些什么样的新思路? 我的一位学友、广东省房协的蔡穗声先生就此做出的回应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历史现实,规定了既往对“住宅增长”的追求应逐步转向对“住宅发展”的追求。在解说这两个概念时,他提出:住宅增长主要讲求的是数量,是因“居者忧其屋”而着力于应付短缺;住宅发展主要讲求的是质量,是为实现“居者优其屋”而采取的行动。大体而言,住宅发展应能涵盖住宅增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近30年的时间,我国一直处于居者‘忧’其屋的状态,从1978年到1998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时间,我国主要解决的是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而到本世纪初,我国才真正开始在进一步解决居者‘有’其屋的基础上追求居者‘优’其屋。可以说,中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诸多改革中最成功的改革之一。”  相似文献   

5.
“居者有其屋”.这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房价高企、“涨势不减”的志势.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居者有其屋”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国家的宏观调控,让他们燃起了希望:房价降下来.“住房梦”可圆!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强烈,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区景观由项目的点缀演变成为了项目的主角,甚至变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卖点”。一时间五花八门的各种景观概念满天飞,中古式、西古式,抽象的、具象的,从“欧陆风”到“水景风”,从“欧洲水乡”到“意大利小镇”,从“巴比伦”到“枫丹白露”,现在“文化品味”及“健康住宅”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景观不是动听的名字和抽象的概念,它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资金的投入。所以,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福州住宅已从"火柴盒"式居住环境变脸,各式风格的建筑开始争芳斗奇。改革开放以来,福州人实现了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诸如健康环保住宅、康居工程、白领生活、水岸生活……商品房时代的开始,给"要房时代"画上了句号,同时为"买房时代"注上了加减号。而今"现代新居住文化"在居住前沿掀起一场趋势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巴蜀质量跟踪》2002,(16):2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得以极大提高,对住宅的要求由居者有其屋转变为要求住宅健康。舒适和个性化。这对家庭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世纪老人巴金先生生前的愿望中.第一句话就是“希望所有的人部有房子住”.可见,“居者有其屋”依然是我们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的住宅投资增加了10多倍,而住房矛盾却不断加剧。笔者以为,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必须认真反思1998年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胡运佳  何峰 《民营科技》2008,(1):176-176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使人人都能居者有其屋,享受社会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确保职工“居者有其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应落实好相关措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澳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内地一个普通乡镇的面积:人口约46万,相当于内地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在这样的弹丸之地,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公共房屋政策执行较早,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初级目标看来并不艰难,而政策制订者的更高期待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共房屋政策,达到“居者适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让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的美梦难圆。  相似文献   

13.
“居者有其屋”最早出自孟子,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诗句,均表明安居才能乐业,人生之困莫过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绍兴被列为全国首批实施安居工程的城市,开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经过十年的探索,目前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绍兴市区已有近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8.62平方米提高到20.91平方米,为和谐绍兴的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居者有其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安居才能乐业。面对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何以结构合理的住宅来满足人们特殊是城市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住宅消费结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旦 《上海房地》2012,(7):46-47
美国政府把“居者有其屋”作为历届政府的职责,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在住房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域的特性相适应,为全体国民提供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为了实现该目标,日本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五年计划”,在该计划迅速缓解了日本战后住房短缺的问题后,日本政府适时调整计划,着力于提高居民住房质量,对日本住宅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住房计划的基本目标是“使全民都有使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住房”。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居者有其屋”政策目标和组屋政策,充分反映出新加坡住房政策的广泛性,并以此为框架,制定了“五年建房计划”。其中,组屋政策成功的关键是政府专门拨出国有土地和适当征用私有土地供房屋发展局使用,还为其提…  相似文献   

18.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大,使用期长,既是人民的生活保障,又是一个普通家庭最大的有形资产。“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这个群众安居的梦想,在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中,已在绝大部分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实现。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目前完全依靠通过市场来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还有困难,政府必须对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供应提供多种方式的支持,这就是进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重庆国土房产》2010,(4):53-53
古今中外,“住”的问题都是民众最关心的大事之一,而“居者有其屋”也是为政者追求的共同目标。针对低收入群体,各国政府根据各自国情,制定了不同的安居政策,其核心之一就是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丁平 《上海房地》2013,(7):50-51
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急剧增长,住房问题亦日趋严重。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按照《住宅发展法》,1960年国家成立了住房发展局(HDB),以推行公共住房的发展。1964年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