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对专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改革建议桑秀奇,林德昌,邢树勋,刘庆文,郭学东为了研究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后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以及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依据组建农业发展银行的条件,选择了在...  相似文献   

2.
谈农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程俊山,王亚峰,刘云里农业银行经过分设农业发展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脱钩的改革之后,将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为了顺利地实施这一过渡,把农业银行改革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我们对改革的环境、业务发展战略,以及需要的政策条件等进行了认真的调...  相似文献   

3.
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做好信贷服务荣中笑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银行不再领导和管理农村信用社,不再全面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在一“脱”一“分”的新形势下,农业银行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有利契机,加快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促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是农业银行面临亟...  相似文献   

4.
农业银行如何代理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张福玉根据国发(1994)25号《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精神,按照人、农、工、建四总行联合制定的《关于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信贷资产与负债的规定》,从七月一日起,农业银行全面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本文...  相似文献   

5.
对政策性信贷支农资金运作问题的探讨──兼谈农业银行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张琦成立农业发展银行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政策性金融这一有力杠杆,贯彻党和国家的农村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自1994年7月10日起,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  相似文献   

6.
一、信贷业务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一)农业发展银行没有统一制定自己的借款合同文本。农业银行在代理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时,使用的是农业银行的借款合同文本,并以农业银行的名义发放(签章的主体是农业银行)。虽然有的农业银行为了区别自营业务、代理业务之间的放贷主体,在原借据上加盖了"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公章,但依然《商业银行法》和《借款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其借贷关系的主体仍是不明确的。浏阳市农行反映:该市农业银行为了区别代理的农发行业务,在县(市)机构内增设了"代理发行业务办公室(下称发行办)",但发行办没有取得人民银行批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使用的是农业银行的借据,按照农业发展银行指定的贷款对象实施代理,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谁承担,也是不明确的。(二)农业发展银行在发放农业开发贷款、农业扶贫贷款时,对项目的审查、审批、发放是分离的,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谁,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农业政策性业务的划转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农业银行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速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是各级农业银行面临的紧迫任务。但目前仍有不少基层农行机构,被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困尤,对改革宜采取的方法、步骤和措施缺乏把握,延缓了改革进程。为使改革工作能顺利开展,现就农业银行机制转换中的策略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8.
农金体制改革后农行经营战略的调整杨光,郑建平《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不再管理领导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增设分支结构,业务主要实行自营。这一决定的贯彻实施加快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深化,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分析入手,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实现政策性金融重任;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体制不顺;农村金融市场不健全,非银行金融组织发育缓慢,并从全局的角度提出了新时期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由农业银行代理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纵观农业发展银行一年多来的整个业务运作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效地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使用效应,准确地揭示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封闭式运行的变化状况,从客观上建立一个适应我国金融市场进程的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良性循环的组织体系,是当前农业发展银行必须重视的课题。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实行由农业发展银行管理,委托农业银行代理经营的管理体制。但由于受代理业务硬环境与软环境空间的制约,又加上受代理行自身利益主体行为的驱动,客观要求与主  相似文献   

11.
自基层农业银行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以来,由于农发行农采贷款根据粮食收购进度、待上级行与粮食部门双线核对无误后,方可拨付资金到位,无形中造成收购资金供应较往年相比时滞加长,小则2-3天,多则一个星期。但农业银行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迫于坚决不向农民打“白条”政策压力,在粮食部门收购无铺底金、收购量大集中的情况下,不得不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据对粮产区霍邱县调查,截止7月中旬,农业银行已垫付农发行收购资金3000万元,占全部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三分之一。由于农发行尚处于试运行阶段,相应的体制配套改革还未到位…  相似文献   

12.
农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再选择刘亚琳王忠营随着农业发展银行的自营和信用社脱钩,农业银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搞自己的业务,也可以毫无约束地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进行市场定位、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信贷资产的重组,并以利润最大化为标尺,以构建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行代理政策性业务的管理黄志领,刘兰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农业银行两类业务最终实现了分离,专门从事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各级机构正在积极筹组和建立,即将投入正常运作,但困县以下不设办事机构,故而一部分业务仍由...  相似文献   

14.
农业银行再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银行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同业竞争激烈、历史包袱沉重,尤其是加入WTO后,还将受到来自国外的巨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农业银行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一)经营布局的有利调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农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少了,行政干预少了,业务发展的主动性增强了,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加快了。并且,改革深化也为农行调整经营布局,构造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创造了条件。(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农村信用社脱钩,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基本自营后,农业银行才有可能真正打破区域、产业、所有制的界限,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业务空间,市场选择的灵活性更强,还可以发挥人才优  相似文献   

15.
论点     
推进全面的 农村金融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要推进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重新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以建立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信贷定位及取向选择徐步山,宗启军一、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定位随着近几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金融业务由过去农行独家办理,逐步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的格局,从贷款总量上看,1996...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硬件设施不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农村撤并,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职能有限,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等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职能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农行发展空间和经营策略的思考马桂林日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就是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简称脱钩);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开始下伸到县(简称发行增设分支机构)。农村金融体改革正在急剧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新格局正在重...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金融市场缺乏适度的竞争. 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都限定在各自领域内,相互之间的业务没有交叉,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只有分工,而没有竞争.这不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和现代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几点思考陈良真农业发展银行从农业银行分设出去以后,农业银行将逐步走上商业银行轨道,而提高经营效益、追求增加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既体现在银行业务的开始,又体现在银行业务的终结,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