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悦 《活力》2009,(11):50-50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而色彩更是人们很熟悉也很亲切的一种重要的传达情感的方式,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整个多媒体设计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喜是悲是愤怒或者是激昂。都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传达。因而色彩在多媒体的视觉传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色彩、空间两方面,介绍了室内设计中视觉传达的设计要素,以及视觉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视觉感对设计有补充和强化作用,在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正> 名牌战略以良好的产品形象为根基,并波及广告、包装、商标、企业事务用品、职工服饰、机器设备的色彩及建筑装饰等一系列视觉要素的设计,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造就成功名牌效益的最直接、最外在、最方便、最形象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视觉设计是指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或是借助于视觉图形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是为推销产品、促进产品销售而进行的包装设计、装潢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企业标志、商标乃至整个企业形象的设计等,它是通过一定的视觉化手段,来达到更清晰、更有利地展示产品,促其销售的目的.名牌战略是以产品形象为本的战略,要围绕产品将其有关信息传播出去,告知公众,并使公众产生共识,这就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因视觉设计可消除语言障碍,是世界各民族都能理解的"世界语",它能将企业欲向公众表达的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并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越发突出,由此展示设计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体系,二级城市,如苏州、无锡,正着力建设会展经济。色彩是吸引视觉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渲染感染人的氛围,传达特定的信息;通过强烈的对比关系吸引注意,也可强化感性的诱导作用。所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无论是理性认识还是视觉经验,把握色彩的内在规律和驾驭色彩的方法对我们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尝试着从分析色彩心理效应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着手,立足在对生活和艺术实践的体验之上,从色彩心理效应、展示空间的概念分析,切入原理性论证,重点放在色彩心理在展示空间的运用效应的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卜一丁  张娜  张帆 《价值工程》2012,31(16):123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络等媒体各种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而且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公司(企业)视觉传达设计便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因为它代表着企业的信誉、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通过具体符号的视觉传达设计,直接进入人脑,留下对企业的视觉影像。塑造企业形象虽然不一定马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它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价值观,最终会收到由社会效益转化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博 《企业导报》2011,(18):256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畴,走向更广的领域。它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已经不仅仅是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而是对信息有效传播,和完善人们心理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视觉设计思维与设计语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充斥着整个社会。它们以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方式传递到人们面前,而人们也是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接受着这些源源不断的信息。其中,"视觉传达"这种方式是最为广泛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讨论与研究设计领域中的视觉传达方向就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增强识别性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基本功能。独具个性的标志可增强主体对本企业及其产品的识别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视觉元素组成的标志与符号就是视觉上的语言,如果传达的信息含混不清,不能理解,这样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没有达到目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视觉符号,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9.
李筠 《企业导报》2013,(2):234-234
作为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以视觉符号为材料,在符号的识别性与独创性的适度结合中寻求最佳的信息传达组合;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通过二维材料、复数性和风格化的图形设计、图文并茂的符号组合、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创造等,将视觉符号转换为信息量更大、识别性更高的图形符号,实现设计传达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视觉传达设计体系的分支中,标志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中,中国古典美学元素得到了很好的概括和提炼。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被运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中,并取得重要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1.
视错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昊  宋桂飞 《价值工程》2014,(1):306-307
从图形创意、色彩运用、平面设计和现代艺术四个方面,分析了视错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表现形式,为拓展视觉传达功能,丰富视觉表现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不光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同时它还具有吸引人、感动人、缩短时空距离的功能,图形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传达信息,是视觉传达的基本形式。正因如此,图形设计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VI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本文将对以上几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孙波  杨静 《企业研究》2011,(6):170-170
色彩在企业形象识别设计中被定义为企业标准色,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当人们看到或提到某一特定色彩时,就会联想到某个企业或某种商品。在视觉形象识别中色彩最容易表达设计理念,给人的印象也特别强烈,准确的色彩定位是视觉形象识别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顾漪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7):154-154,156
文章针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色彩设计上存在的色彩单一或杂乱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色彩设计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分析工业建筑设计中色彩设计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更为合理有效的色彩设计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工业建筑的表现力和建筑厂区的整体协调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15.
施郭淼 《价值工程》2011,30(18):157-158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人们不仅发现、欣赏着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人们对色彩的认识、运用过程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作为最清晰的视觉语言,作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住宅建筑室内色彩时,使室内色彩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充分发挥室内色彩的美化作用,色彩的配置必须符合形式美的原则,正确处理协调与对比、统一与变化,主景与背景、基调与点缀等各种关系。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五要素之一,在室内设计中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服务水平及管理机制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建立视觉识别系统打造企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将企业,品牌及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企业自身独具一格的识别机制,才可以更快的提高企业存在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视觉识别系统对企业的作用,提出设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议,使企业视觉系统的设计在表现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传达企业深层次的品牌文化和经营理念,通过建立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钟刚 《企业技术开发》2004,23(1):25-26,56
在互联网上给浏览者带来最强视觉冲击的要素就是网页色彩所以要合理的使用色彩设计来体现出企业网站的特色,体现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成功地在互联网世界中树立形象,增强竟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色彩营销——企业营销的新价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色彩营销,就是指在对消费者心理和习惯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标志、产品、销售环境等等配以恰当的色彩.确立企业的定位.使企业成为“产品——色彩——形象”的统一体.将企业的理念传达给消费者。从而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买方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态度已经开始成熟.已经不再单纯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要求产品能够带来视觉的美感,心灵的愉悦。作为世界性语言的“色彩”.由于其具有视觉美感、能够塑造性格等特点,自然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推动了色彩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色彩营销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色彩在传达事物本质的同时配合着强烈的感情,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色彩环境之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渐渐地,色彩不再是事物固有色和光之间的简单关系;它变成了某种感情价值的象征,能创造出一个变幻莫测的空间,色彩的改变会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