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现代农业发展,并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自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主题。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愿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此,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使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詹静 《北方经济》2006,(4):64-6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品、效益问题,也有生产、市场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就业不充分。本文认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大发展后,冲破体制约束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又一次创新,是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政 《乡镇经济》2005,(1):17-19
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最迫切的任务,本文针对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重点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并为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提出发展农业信息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而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农民增收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必将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影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把农民增收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要实现农民增收,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而要实现“三化”,龙头企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要问题。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更是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主要是农业、农村落后和农民贫困的问题,依靠国家增加投入、依靠工业反哺农业,是所有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利益中所走过的路,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对“三农”的支持都是要建立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和农民减负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民增收减负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提出取消农业税是实现农民增收确实可行的途径,能够极大刺激农民消费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封保伟  岳咬兴 《中国经贸》2008,(24):141-142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要想真正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都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目前要解决好的就是尽快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这是目前实现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