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月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在北京会见沙索合成燃料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欧博阳先生一行。沙索(Sasol)是世界上领先的煤制油和气制油企业,拥有近60年的商业煤制油、气制油运营经验。会谈中,欧博阳先生向李勇武会长简要介绍了沙索在煤制油、气制油等业务领域的总体情况、竞争优势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沙索公司宣布,公司目前正在开发更高效率、淤浆床新一代天然气合成油(GTL)工艺。沙索公司与在GTL加工方面有专长的一些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包括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和从事催化剂开发的丹麦海尔德托普索公司。  相似文献   

3.
煤制油工艺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的实际情况而发展应用的一项化学工艺技术。在国外,煤制油工艺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煤制油工艺中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也是有其特殊的标准和条件。因此,本文从煤制油工艺、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作用和类型出发,探讨煤制油工艺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希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在选择和应用金属密封耐磨球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非沙索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加紧对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查尔斯湖的天然气制合成油(GTL)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沙索公司早在2011年就宣布计划投资80亿~100亿美元建设一个一体化的GTL和化工联合体生产基地。当前公司正在对200万吨/年和400万吨/年GTL设施方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油价持续走高以来,煤制油作为接替资源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煤制油的发展现状.包括间接液化法和直接液化法两种煤制油装置的建设情况,以及我国煤制油的规划动向;认为我国在发展煤制油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煤炭液化制油技术是否成熟、水资源是否有保障两个问题;建议在我国煤制油工业的发展中,一是应抓好工业化示范,待成功后再进一步推广,二是国家应制定统一的煤制油发展规划,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煤制油"项目为例论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煤制油”项目及其投资管理的“控大放小”倾向 自从国际油价飙升以来。几乎在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储量的地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谋划上马“煤制油”项目。资料显示,除了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云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的“煤制油”项目外,国内数得出来的大型煤炭集团基本都进行了“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项目已经提交了“可研报告”或者“预可研报告”。在产煤大省山西,“煤制油”已经被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在山东,其最大的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坑口煤炭液化项目也正在紧张运作中。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在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制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很多省份都试图将“煤制油”项目列为“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石油安全和煤炭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解决这两大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社会各界出了不少主意,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可行是利用“煤制油”技术把我国的能源供应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达到一举解决石油紧缺和煤炭污染这两大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们注意到随着近日“煤制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制油”产业化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煤制油”正在从实验室快速地向生产车间走来,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这也是近来社会各界对“煤制油”这一话题异乎寻常关注的原因。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煤制油”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但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都表明,我国“煤制油”的产业化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之路。如何在众多路径中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制油”之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本刊特开辟“煤炭液化”专栏,以期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注“煤制油”这一热门话题,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煤制油的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在煤制油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进行前景展望,进一步提出我国煤制油产业必须作为技术战略储备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煤制油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但在煤制油的制造中,受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不能大规模的代替石油。本文针对煤制油在工艺经济中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煤制油制造的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多元化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开发。目前,石油替代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领域,这给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煤富油贫的国家,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耗量逐渐增加,造成石油供需缺口日益严重,故立足长远而言,煤制油技术不失为一种有利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诸多煤制油技术工艺应运而生,为缓解石油短缺形势提供了一定的助益。对此,本文分析了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并就其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煤制油 高油价催生我国的煤制油产业各地发展煤制油的热情很高,凡是有煤炭资源的省份都纷纷开展大型煤制油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及集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15个煤制油项目规划。众多煤制油项目中,除神华320万吨/年、兖矿100万吨/年、潞安16万吨/年3个项目得到发改委的批准外,其余项目均属于地方或企业规划。在建(132万吨/年)和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达到4017万吨/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值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美元走软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10月以来屡创新高。为此,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的争论日益激烈。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完成煤间接液化千吨和万吨两套中间试验,预计2008年投产的煤制油项目有3个:神华集团建设的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100万t/a生产线,内蒙古伊泰集团煤制油项目以及潞安集团山西各一条16万t/a煤制油间接液化项目。2008年前后将形成132万t/a产能,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5000万t/a的产能。  相似文献   

14.
按照目前的石油价格计算,煤制油项目有较高的利润率。中国神华背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发展煤制油的比较优势。预计在集团煤制油项目运行稳定后,2009年中国神华将启动煤制油收购项目,公司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煤制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项目的特点和难点、项目存在的困境、行业税费制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煤制油行业财税制度的完善调整思路并对煤制油行业财税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建议国家借鉴国际、国内对新兴产业扶持的惯例,对于煤制油技术产业提供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制定煤制油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对煤制油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消费税政策,平衡煤制油行业的发展;重视对煤化工项目的环保补偿问题,防止煤化工企业降低环保设施投入,降低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煤制油的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在煤制油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进行前景展望,进一步提出我国煤制油产业必须作为技术战略储备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李舒 《中国石化》2005,(11):21-23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迫使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在我国,争论了若干年的煤制油技术,也终于要产业化了。近日,中国第一个煤制油工业化装置项目正式开工。但令人担忧的是,各地“煤变油”一哄而上,还没见着成效,恐怕又将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对煤制油项目展开技术经济分析,全面指出其中存在的利与弊。强调在我国煤制油示范工程取得一定进展后应亟待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煤制油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技术储备地位,这有利于煤炭企业明确煤炭延伸产业的选择,减少投资的冲动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能源替代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煤制油项目在国际原油价格步步逼高的背景下,一再受到关注。中国激流勇进,煤制油项目频频上马。建设进展成为世界最快,但同时出现了项目的无序、盲目投资。国家发改委7月14日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速览     
《汽车观察》2008,(11):18-21
政策·Macroscale发改委再度叫停"煤制油"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自2006年7月以来发改委第三次叫停煤制油项目。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强调:"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立即停止煤制油项目的核准,严禁化整为零、巧立名目、违规审批。"据悉,停止"煤制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项目是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投资风险大,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