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悟知足     
&;lt;庄子&;gt;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既要追求价值实现,更要享受生活乐趣.人生的快乐出自拥有的一切,而难填的欲壑正是痛苦的源泉.知足常乐.知足方能享受快乐人生.   人生像旅途,旅行者一路前行时,应注意欣赏脚下的每一片青草,每一朵野花,因为正是这无数块青草地、无数朵野花才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倘只是一味奔波,一心向往梦想中的伊甸园,将无缘于一片片生命的绿洲.正如&;lt;史记&;#183;范雎蔡泽列传&;gt;云:“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知足常乐.知足方能善待人生.……  相似文献   

2.
人生方圆论     
“规矩,方圆之至也“(&;lt;孟子&;#183;离娄句上&;gt;).人生方圆,人生大学问.   ……  相似文献   

3.
六十岁:神仙     
<正>人生六十是神仙,烦心琐事不沾边,科学养生作法宝,健康快乐度百年。六十岁,人生的黄金时期,我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六十岁,退休了,卸掉了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4.
5年前,我第一次阅读路遥的&;lt;人生&;gt;,体会到的不过是一个传统“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感慨的是高家林和巧珍之间矛盾、激烈的爱情.今又重读,却是另外的心境和叹息.……  相似文献   

5.
“凸显“和“凸现“二词均有清楚地显示之意,但其含义和用法还是有区别的.在&;lt;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gt;(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录有解释:“凸显“是“清楚地显出“,“凸现“是“清楚地显现“.其不同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6.
&;#215;&;#215;同志:   你来信要我谈谈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搞好自学.我长期做新闻工作,人生苦短,如今年过70,“老马犹未识途“,学无专精,惭愧得很.要我谈自学,我只能回头把自己在弯道上寻觅的脚印,捡上几个奉献于你.……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价值     
人生不是通过赢得分数来决定胜负的游戏,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爱。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望和钱财,而在于给别人带去快乐。人生的价值不能用长相的美丑来评判,也与穿什么鞋子和喜欢听什么音乐无关。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创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话语多么漂亮,而在于完成任务,履行承诺。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头发和皮肤的颜色来衡量,也不在于属于哪个社会团体,而在于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问我,人生的快乐在哪里?我会说:就像蜜蜂在花丛中酿蜜,雄鹰在长空里搏击,人生的快乐在于执着的追求而不停息.我的追求就是我已为之奋斗23年,并将继续为之奉献的事业——会计.  相似文献   

9.
亓莉 《秘书工作》2006,(11):8-10
1942年,毛泽东在&;lt;改造我们的学习&;gt;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不仅是勤奋读书的杰出楷模,更是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运用、指导于工作实践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局&;lt;秘书工作&;gt;同行“征文选磴“我与&;lt;秘书工作&;gt;同行“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我觉得有许多话要说,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想来想去,只有从“两个第一“入手,才能最深切地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lt;答北斗杂志社问&;gt;中曾郑重告诉文学青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修改文章,不仅对于实词,就是别人以为无关紧要的虚词,也总是逐字斟酌,从不轻易放过.将他的小说&;lt;祝福&;gt;最初在上海&;lt;东方杂志&;gt;上发表的版本与以后收入小说集&;lt;呐喊&;gt;的版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鲁迅在助词“了“的选用上曾下过一番功夫.下面对此作一分析,以体会鲁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雕细琢泵.……  相似文献   

12.
&;lt;秘书工作&;gt;与我心相印   睡前看书是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在自家的床头就经常摆着几本杂志,其中就有单位给订阅的&;lt;秘书工作&;gt;,几乎每天睡前都要随手翻一翻.虽然是不经意翻看,但可以从字里行间启发自己疲惫的思维,可以给我带来许多的灵感和无限的思考.记得在办公室组织的一次“习惯与创新“的学习交流中,自己就是借助&;lt;秘书工作&;gt;的灵感,提出了“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的逆向观点,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地方党委机关工作的第3个年头,&;lt;秘书工作&;gt;创刊了,那时秘书处恰巧负责征藏&;lt;秘书工作&;gt;杂志.“近水楼台行得月“,我有缘与她相识,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个春夏秋冬,她成为我常年不离左右的亲密伙伴,伴随着我走过了20年文秘生涯路程,我的书橱中几乎完整地保存着所有各期的&;lt;秘书工作&;gt;.……  相似文献   

14.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lt;秘书工作&;gt;2005年第10期“说文解字“栏目中&;lt;成语正字五则&;gt;一文,以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几则成语为例,进行辨析,富有知识性、可读性,让读者增强了对成语应用的理解和认识.但文中称“希世之珍“不知所云,其中“希“字当为“稀“字之误.笔者不敢苟同.&;lt;新华字典&;gt;载明,“希“字也有“少“的意思,所谓物以希为贵,即是此义.……  相似文献   

15.
高洁 《秘书工作》2005,(4):54-55
自古绍兴多谋士.中国官僚政治上下数千年,师爷阶层无时不活跃着绍兴谋士,到清代,已形成了一个区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师爷群体--“绍兴师爷“.清代“绍兴师爷“出名,一方面是由于师爷中绍兴籍者占据了大多数,另一方面是因为绍兴籍中出现了一批名气很大的师爷,他们的幕学心得也成为师爷从业的重要指南,如名幕汪辉祖&;lt;佐治药言&;gt;、许葭村&;lt;秋水轩尺牍&;gt;、龚未斋&;lt;雪鸿轩尺牍&;gt;、王又槐&;lt;刑钱必览&;gt;、&;lt;钱谷必要&;gt;等等.“绍兴师爷“作为清代师爷的代名词,在秘书史上被沿用至今.   ……  相似文献   

16.
“一蹴而就“源于宋代大文豪苏洵的&;lt;上田枢密书&;gt;:“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他说的是“一蹴而造“(“造“是“到“的意思).后来,人们把苏洵的这个说法改成了“一蹴而就“,并流传至今,成了一个常用的词语.例如,&;lt;青春之歌&;gt;的作者杨沫在&;lt;不是日记的日记&;gt;中说:“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19日&;lt;光明日报&;gt;A1版通讯&;lt;精神的力量--井冈山纪行之一&;gt;,开篇第一段:“主峰海拔1586米.它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了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仰止的丰碑.“这里的“令人仰止“,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8.
人生就是生命所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人生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 用减法去看待,那么时时充满压力,充满悲观,充满危机.20岁的人,失去了童年;30岁的人,失去了浪漫;40岁的人,失去了青春;50岁的人,失去了理想;60岁的人,失去了健康;70岁的人,失去了盼头.  相似文献   

19.
吵闹的青蛙     
近读美国人韦恩&;#183;赖斯写的哲理短文&;lt;吵闹的青蛙&;gt;,颇受启发.这篇短文叙述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至少有100万只青蛙.……  相似文献   

20.
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在我们讲的“公文处理“,当然也有它的历史渊源.郭沫若同志说,中国真正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lt;书经&;gt;(亦称&;lt;尚书&;gt;)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公事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