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财政资金短缺的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级政府通过举借外债进行项目建设。由于基本建设投资领域是违法违规问题的多发区,因此,对政府外债建设项目的审计,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重中之重。就政府外债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笔者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把举借外债作为筹措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方针,十几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举借外债对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部产生了积极意义。相应地在外债借、用、管还各环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运行机制。但由于我国利用外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债务的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不具有举债权 ,相应地 ,也不直接承担偿债风险 ,它将最后的偿债风险转嫁给了中央政府。由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具有不同于国家外债的特点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的潜在风险就必然不同于国家主权外债。本文主要说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有哪些潜在风险 ,从而为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北洋时期地方政府外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举借的外债,除了属于中央政府及国家企业的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地方政府的`这些地方政府的外债就其含义而言,即由地方政府出面洽谈,由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签字的,在借款合同中规定由地方财产作担保并由地方偿还的外债①。本文就北洋时期地方政府举借外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相似文献   

6.
借用外债是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借用政府外债又在外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我国当前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凯 《经济导刊》2006,(10):78-81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对外净债权。直到近几年我国的对外净债权才由负转正,远离外债风险警戒线。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相似文献   

8.
郭慧明 《经济纵横》1997,(12):27-29,35
我国外债问题初探□郭慧明一、我国外债的现状70年代末,我国纠正“左”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展开大规模的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了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我国开始重新举借外债。由此我国外债迅猛扩展。首先,外债规模急剧扩大。1978年我国...  相似文献   

9.
北洋时期安徽地方外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清安徽所积欠的外债到北洋政府时期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二是民初安徽地方政府举借的军政借款;三是日本提供安徽路矿的借款。尽管数量有限,但却显现安徽经济对外强烈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债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广信事件”引发的对外举债“窗口”危机给中国的国际信用造成一定程度损害,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中国外债及其管理现状, 提出组建适应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形势的外债监管机构“中国外债监管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林平 《现代财经》2000,20(10):26-28
一国外债的过度不合理会导致政府偿债危机,这种财政危机继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危机乃至社会动荡。因而对外债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涉及到一国财政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我国外债存在着多头对外、汇率风险高、外债投向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改革,以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债举借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从苏、美、英、法等国获得了大量借款.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期间的外债举借具有易货偿债、条件较优惠、合同履行中变故较多等特点.这些外债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特矿生产和贸易主权,使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进一步受制于英美,并对以后中国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外债是指一国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从外国机构或外国个人筹借并承担偿还义务的资金或公开发行的外币债券。近世以来,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率加快,跨国间政府的举债活动愈发的频繁。近代中国的国家财政逐渐从传统的王朝财政向近代财政转型。清季以来,政府或因各种缘由举借了大量内外债,而尤以外债的举借居多。近代外债问题并非孤立的经济现象存在,而是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外交关系的变动密切关联。外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财  相似文献   

14.
柳琳  钱慧 《经济论坛》2001,(6):24-25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截止到1999年12月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1518.3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57.9亿美元,增长4%。在这些外债中,中长期外债余为1366.5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5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会对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的主导作用,本文首次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并基于"一带一路"项目投资模式的特征,本文首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分别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总外债、公共部门外债和私人部门外债的影响,揭示了该倡议对沿线国家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总外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私人部门外债的增加,而公共部门外债反应并不显著.基于此,中国可以出台多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融资模式和对外投资组合政策,促使沿线国家将外债更多地配置给私人部门,让私人部门的项目监管机制和对经济全方位的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贺波 《经济师》2014,(12):48-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联系更为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债规模的扩大,我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随之增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债结构不科学,国际商务贷款占的比例太大。文章分析了我国外债风险情况和外债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外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孙焕民 《经济论坛》2001,(15):20-21
一、主权政府破产的内容   何谓主权政府破产 ?主权政府破产,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不能偿还其应偿付的债务时,用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偿还其外债,不足的部分不予偿还,政府宣布解散,由其人民推举人选组成新一届政府,原政府主要组成人员不得再在政府中任职,债权人亦不得再向新政府要求偿付原未得到清偿的债务。   主权政府的外债,包括主权政府直接从国外机构和个人借入的债务及以明确或暗示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债务。其金融资产则应当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及在…  相似文献   

18.
孙捷 《财经问题研究》1990,(12):24-27,20
一、外债的概念和范围科学、准确地为外债定义,并正确地理解它,这是管理外债的前提,当然定义可以根据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但基本内涵是一国对其国外所负的债务,简称为外债。国家外汇管理局1989年11月10日公布的《外债登记实施细则》为外债下的定义是,“外债系指直接从国外筹借并需以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这一定义有两点需要特别明确:第一,外债是指国内企业、机关、单位在国外筹借的资金,这些资金当然是用外币表示的;第二,这些对外借款必须具有法律性的契约关系,不能是其它无法律效力的书面或口头协议。  相似文献   

19.
刍议外债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1979年恢复对外举债以来,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已达130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国。虽然我国有关外债风险的指标如偿债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目前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2],但外债规模的迅猛增长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外债风险管理是导致自1997年7月以来不断深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目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式下,如何防范外债风险,从而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外债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而提出规避外债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及宏观基础,以求对我国外债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外债变化是长期外债变化的Granger原因,短期外债变化对长期外债变化具有负效应.短期外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外债的主要来源,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且这一比例逐年递增.我国需要合理安排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的比例,优化外债结构,在外债管理模式、管理形式、管理重点和借款种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