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圣 《新智慧》2005,(6):64-64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简称《准则》)自颁布以来,对个别项目已作了一定的修改,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但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补充资料中有两个项目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清楚,这两项分别是: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该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本期由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发生的净损失。这一项目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②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该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本期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的净损失,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减去固定资产盘盈收益后的差额填列。  相似文献   

2.
夏惠 《新智慧》2006,(2):18-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营业外收支属于非经营性收支,虽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很大关系,但从企业主体考虑,同样能带来收入或形成支出。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笔认为,在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中存在不对称现象,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伊彩红  邹小平 《新智慧》2005,(11):72-72
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企业经批准无偿调入、调出的固定资产应计入资本公积,分别调增或调减资本公积的数额。而对于无偿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和对外捐赠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制度》却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在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因对外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支出。为什么对于同样性质的经济行为,《企业会计制度》却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呢?笔认为,上述相关规定有不妥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次将利得与损失正式引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组成部分.清楚认识利得和损失的含义及其与其它会计要素及相关概念的关系非常重要.通过将利得、损失概念进行国际比较,并将其与收入,费用,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与资本公积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孙富山 《新智慧》2007,(8):13-14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有两点问题需进一步明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冯晨光 《新智慧》2005,(11):28-28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出两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借助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郑蓉 《新智慧》2005,(4):49-50
《财会月刊》2004年第10期刊登了明光兰同志《关于取消营业外收支核算的思考》一(以下简称《明》)。笔赞同《明》中提出的由于营业外收支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度不大,从而降低了利润表的可理解性和相关性这一观点,但不赞同其在利润表中取消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处理方法.现将理由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郑蓉 《新智慧》2005,(10):49-50
《财会月刊》2004年第10期刊登了明光兰同志《关于取消营业外收支核算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明文》)。笔者赞同《明文》中提出的由于营业外收支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度不大,从而降低了利润表的可理解性和相关性这一观点,但不赞同其在利润表中取消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处理方法,现将理由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国强 《新智慧》2007,(10):78-79
在建设工程中,总分包的经营形式是很普遍的。总包单位如何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及总包单位如何对分包工程代扣税金并进行正确的核算,《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及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均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在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等概念方面以及关于期末结转利润、计提所得税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方面基本相同,但《企业会计制度》强化和明确了利润的概念和利润核算的频率,修改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利润和利润分配核算的部分内容,并增加了分派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一、利润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第54条规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会计制度》第106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上述两种定义均将利润视为“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不同之处在于:1.《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准则》的措辞更严谨,前者使用“一定会计期间”,后者使用“一定期间”。“会计期间”显然比一般意义上的“期间”更为具体,因为利润仅在会计期末进行结转,故利润这个概念仅用于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并不能反映任意期间的经营成果。2.《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项,而《企业会计准则》将利润分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项。笔者认为前者的分类更...  相似文献   

11.
王盖君 《新智慧》2008,(10):74-75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人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12.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笔者就其中《成本费用明细表》的“营业外支出”项目填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  相似文献   

14.
明光兰 《新智慧》2004,(10A):57-58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因为营业外收入是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所以,企业某一年度的营业外收入高,也并不能说明其生产经营获利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湛忠灿 《新智慧》2007,(6):34-35
按照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债权方,在进行债务重组时按照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损益。笔者认为债务重组时债权方总是发生重组损失,因此营业外损益科目余额应该恒在借方。  相似文献   

16.
李伟毅 《新智慧》2008,(11):57-5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针对成本的核算设置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针对费用的核算设置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科目,针对税金的核算设置了“营业税金和附加”和“所得税费用”科目,针对损失的核算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相似文献   

17.
苏喜兰 《新智慧》2007,(6):28-29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相比,利润总额的构成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会影响营业利润,有的会引起利润总额的变化,有的会加强利润总额的波动性,有的会使企业利润操纵得到一定控制,当然也有的会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新的空间。本文拟对两者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1年颁布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为了弥补1993年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不足和适用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制定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贯彻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妥善处理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除金融企业外的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规范.本文依据上述两个会计制度对有关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差别进行了比较,使会计人员了解两种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如何理解和把握《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的谨慎性原则,并在会计实务中充分运用,以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实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对《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的谨慎性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