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哈密市1996年的土地详查数据和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采用动态度指数、综合指数、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以哈密市为代表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25):63-65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建设在不断地改变着土地的利用结构。论文以志丹县2005-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从土地利用数量和土地利用程度两方面对志丹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志丹县土地的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未利用地、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出现负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5.60%、-2.93%和-2.3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呈正增长,利用动态变化度分别为1.15%、1.00%、0.77%和0.67%。志丹县2005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和227.38。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志丹县土地利用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康市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模型,对于安康市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非农用耕地面积增多.其中2010年林木覆盖率比2005年上升2.69%.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萌 《价值工程》2013,(17):296-299
目前,对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新兴热点,而对于政策影响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模拟研究与分析的成果尚只存少数。因此,本文在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于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当前面临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政策进行需求变化研究,通过合理选择土地利用分类,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等方法进行反复的驱动因子筛选,最终选出最适用于研究区特点的因子,并通过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在空间布局上的影响做出合理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确切符合研究区特点的参数设置,灵活多变地选用驱动因子可以有效地帮助实现运用CLUE-S模型同时模拟出"建设用地上山"、"建设用地为耕地腾挪土地"、"建设用地沿河沿路发展"、"重点产业用地扩张"等多项土地利用政策在空间上的布局,其结果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轻微变化区。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种类、面积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导至处了各类生态环境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同时土地利用的变化还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和影响景观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分配,它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这些影响也会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动中表现出来。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进行的系列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实现对三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动态监测,运用GPS、GIS和RS技术(即3S技术),以卫星遥感影像数据(RS)为基础数据信息源,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以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判读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某一段时间内湿地的土地利用及植被、水系的覆盖变化规律等信息,得到这一期间三江湿地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及植被、水系的覆盖变化数据库。最后对三江湿地土地利用及植被、水系的覆盖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对三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利用开发予以指引。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丈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基于不同时期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变化进行分析,构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探讨了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对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采用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00-2020年MODI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NPP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应该控制城市扩张规模,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号 《上海房地》2009,(1):43-44
1前言 土地利用变更和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也非常频繁,用地压力很大。全面、客观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正确认清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及时反映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1]因此,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6,(3):150-151
文章在介绍毕节市概况的基础上,就毕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耕地利用现状、园地利用现状、林地利用现状、牧草地利用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等八个方面对毕节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就毕节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带来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主体以及土地利用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在手段上过于强调指标的刚性控制,很难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研究认为,在当前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土地利用的规模、权属、时序应当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型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深圳的实际经验,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边界、完善土地权属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土地供应时序三个方面研究提出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型的方向与措施建议,以期为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9,(32):233-235
本文运用以面积为标准的碳排放/碳吸收量计算模型,研究陕西省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量,探索土地利用节能减排的途径。经研究发现,2008年至2017年西安市碳排放量增长近一倍,与碳吸收关联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最大的为建设用地。建议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护林地等方面入手,促进土地的低碳利用,控制碳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6.
探析干旱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对于人工绿洲的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以下简称"景电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ENVI和ArcGIS软件,对景电灌区1994年、2001年、2008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景电灌区在1994-2008年,生态系统处于退化阶段,在 2008-2015年,生态系统处于良性恢复阶段。景电灌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4的3.554亿元增加到2015年6.48亿元。整体而言,景电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在时间上相呼应,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对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业的增长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类型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产业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产业用地效率比较以及产业用地与GDP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北京市产业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从优化土地资源在产业问的配置、提高产业用地效率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Agent模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Agent模型的复杂系统模拟预测功能,论文尝试解决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问题,以期对科学制定城市与区域规划有所裨益.在典型Agent模型"Repast3.0"基础上,构建了Repast与Openmap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预测原型系统.基于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结果表明,GIS-Agent一体化技术是模拟预测土地利用分布变化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刘才胜 《价值工程》2019,38(28):90-92
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运用组合赋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因子障碍度水平测算。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1.03分;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度为0.17,其后依次是土地利用程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分别为0.09、0.08、0.02、0.00。研究区用地效益水平良好,监管绩效突出;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因素是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为了维持土地利用相关数据的最新情况,能够担保不断更新信息;经过动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联系,在大方面的研究当中作为根据;可以反映出规划实施情况,能够及时的反馈给信息系统并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定时的对一些重要的指标进行监控,将预警界线做好,在政府拟定的有效政策以及对问题采取的办法供给服务;要时时刻刻的检测土地动向及时发现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能够把土地监察作为目的和根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