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空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空间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不同区域生态空间的环境功能和空间分布类型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依据生态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等要求,明晰生态空间的概念、内涵,并以江西省为例,基于区域生态功能差异建立生态空间分类体系,最后从提高认识、遵循自然环境分异规律、制定分类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我国将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近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这是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2014年,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2013年,环保部兼顾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重大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了构建以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为核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划定生态功能红线旨在保护国土空间,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持续稳定发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指南》旨在为国家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9,(11):142-148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加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底线""红线"要求,协调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利益关系,构建系统性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包括管控主体、管控客体、管控机制和制度保障四个子系统,其中管控机制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管控机制包括多元协商治理机制、分级分类跨区管控机制、区域生态红线空间预警机制等。最后,为了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有效落实,提出完善管控办法、强化责任落实、创新保护模式和推动绩效考核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问题》2015,(2):102-103
据北京市规划委消息,北京拟在全市范围内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将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区、缓冲区、集中建设区三大区域,分区制定差别化的管理政策,引导国土空间合理布局。生态保护红线区将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生态保育;缓冲区将严格审批程序,控制建设活动;集中建设区将严格执行现有规划,控制无序蔓延。城市增长边界是城市集中发展和建设的一条边界线,这  相似文献   

5.
聂璐 《价值工程》2021,40(14):42-43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长此以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自然资源遭受损失,因此,自然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现今我国在持续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这在新时期新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9):147-151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相似文献   

7.
生态红线划定不仅仅是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还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尽管现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方法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围绕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核心,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全过程紧密衔接起来,并通过生态保障服务线、人居环境安全屏障线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中,城镇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协调矛盾,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本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提出城市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城镇规划建设策略,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体系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区域整体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城镇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体系、强化区域协调的手段和措施、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机制等方面,通过“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由生态敏感区和绿色开敞空间概念的建立而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之一,与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的三条控制线,为使生态保护红线既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本文以贵阳市白云区为例,对原有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科学评估,并坚持应划尽划思维,应保尽保,该扣则扣,对原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5,(30):221-223
由于煤矿的开采对矿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土地的减少、以及对周边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重建矿区生态安全系统,整理规划矿区结构布局,以及传播环境保护生态意识是矿区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景观生态设计的多元发展,结合大黄山采煤塌陷地的特点,探索在采煤塌陷地的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功能、形式、体验等方面的多元化设计方法,使之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保、国土、林业各部门规划自成体系,标准不一,部分内容冲突、相互矛盾、衔接不够,难以有效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审批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借助海南省省级"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林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重新构建"多规合一"控制指标体系和规划地类分类标准,在摸清各类用地家底的基础上,对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林地布局、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等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形成市县的"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15,(23):152-15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新农村规划中要重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经济、文化等统一发展的和谐状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等的保护和发展,建立绿色、环保、文化底蕴浓厚的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资源匮乏、 环境破坏、 生态的失衡等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环境的目前污染状况,并指出区域环境治理框架中所存在的突出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区域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战略,希望帮助区域能够实现不断的发展和维护我国的生态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指引下的区域规划——以唐南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探讨了如何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和原则,综合运用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适宜性评价等多种技术方法,以资源承栽能力与环境容量约束为前提确定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以维护生态平衡与保护生态资源为先、实现开发建设与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而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安超 《价值工程》2019,38(7):23-29
以上海市闵行区陆域生态用地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绩效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指导生态用地规划与管控的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不同生态功能区块的空间格局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中,生态功能区块的H9、G8、G10和G11的空间格局绩效相对较高。基于评价结果,论文认为提高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绩效,除需要对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进行保护和调配建设外,还需要对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引导。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示方案,论文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的细化分类及管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正处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我们的历史环境意识与文物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在经济建设中的拆旧建新、历史古迹的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时有发生,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乃至经济效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本文就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为例,提出从转变观念意识,推进管理机制的转化、制定相关法规、强化规划控制,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扩大舆论宣传,培养和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方面采取措施,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使历史建筑遗产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保持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