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本文通过贵州省的典型调查,系统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与特征、存在问题与困境,并深度思考促进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的对策与思路。基于社会学理论和空间生产的价值导向,提出积极构建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改善该群体在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2.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成长,寻找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要立足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特点,把握留守儿童成长规律,推进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广大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更为其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所谓的"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和留守儿童身上,忽视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进行阐释,分析保定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所面临的困境,并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逐渐成年,进城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子女极有可能再次面临留守农村的问题,成为"留守二代"。所谓"留守二代"是指正在或曾经重复经历过父辈留守状态的农村儿童,也被称为"留二代"、"第二代留守儿童"等,他们相较于以往的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结合实地调研认为,"留守二代"现象将是未来我国留守儿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资金制度性保障的缺失:财政与金融双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也不例外,是农村经济运行的血液。对市场发育程度低的西部农村而言,更显其重要性。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了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西部农村基本上属于"市场失灵"区域,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很难自动流入。资金"瓶颈"问题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不足。因此,进一步调整宏观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对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仍是西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获得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城市打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也给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带来了难度。相关部门应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量青壮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或投资创业,出现了好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妇女、儿童一般都有进城工作、居住的愿望,而留守老人则故土情结非常浓厚,不愿离开农村这片自小生活、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居住,带来非常棘手的养老问题,子女接其进城,父母不愿;回农村老家伺候父母,城中工作又会丢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留守老人进行正确、充分的心理调剂,借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间,农村人口发展态势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移民潮”催生了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地区分布不均匀,且发展趋势也相对复杂,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亲戚或朋辈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其每种监护类型均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利弊.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结构,厘清其动态框架与监护类型的利弊,将有助于化解该群体的利益补偿和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16,(7):25-26
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为留守儿童发声,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让这项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工作落到实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洪芹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要落到实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从小处说,事关广大家庭和儿童的获得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大处讲,事关"五大发展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受监护权缺失、发展权受限,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3.
社会各界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出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近年来,各地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地方政府一项棘手的工作。我认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共同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最近,笔者对我们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使人心情倍感沉重。全南县是一个地处赣粤边际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劳动力乡城流动与农村留守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口群体。本文将"流动"和"留守"置于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和农村商品化进程的背景之下,追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大农村人口群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认为,"流动"和"留守"两大人口群体的出现是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农村"流动"和"留守"群体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性化解,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姝婧 《农业经济》2020,(5):123-125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是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影响了教育公平,更影响了乡村稳定和长远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家长就近就业创造机会,完善社会力量,合力相伴儿童成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金融的信贷支持.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制约瓶颈.目前,我国城市占据了85%的金融资源,广大农村地区只占15%左右.有专家指出,即使这15%左右的金融资源中,真正投向农业和农民身上的也是数量较少.因此,突破资金瓶颈、切实解决"三农"的融资难题,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至2012年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农问题,反复强调"三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同样重申了"三农"是工作重中之重的原则,同时明确提出了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农村金融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所以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其为农村经济发展更好服务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从2004年的约2000万增加至当前的6100多万。在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留守儿童面临的基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留守儿童自杀、溺亡、遭受性侵、越轨犯罪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和成长困境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沉重社会代价。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自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到农村帮扶计划中,通过直播和视频方式将农村生活真实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农村自媒体对于"三农"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农村自媒体助力"三农"发展的建议,力求真正发挥农村自媒体的作用,加快"三农"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