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肥力,加强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综合能力,还能减少秸秆焚烧保护大气环境.利用秸秆还田机直接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已经成为目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方式. 目前市场上保留的机型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锤爪型、Y型甩刀型、直刀型、鞭式甩刀型.但提高秸秆还田机刀轴的转速是所有厂家的共同要求.秸秆还田机刀轴的转速从最早的1200~1500转提高到目前的1600~2000转,有的甚至提高到2200转以上,大大提高了秸秆的粉碎质量.但还田机刀轴转速提高的同时,拖拉机的负荷加重,还田机超转速、超负荷,将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如果可以根据负荷合理的选择刀轴转速,也能提高粉碎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低能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农户采用现状,本文构建了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分析模型,利用冀、皖、鄂三省1288份农户调查数据,探讨感知价值和政府规制及其交互项对农户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持续采用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规制的实施和农户积极的感知价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其中,政府的项目示范和农户的感知技术适用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第二,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政策宣传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感知社会价值,感知技术适用和感知成本投入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作用也会受到项目示范的影响。第三,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普遍受到政府规制和感知价值的影响,而新生代农户秸秆机械化持续还田行为则主要受政策宣传规制和感知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适应——农户秸秆还田驱动力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秸秆还田好处良多,但秸秆焚烧却屡禁不止。文章主要研究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长效性问题,考察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选择。[方法]该文利用山东、湖北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一行为的长效性。[结果](1)目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还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农户对政府高压更为敏感;(2)提高农户对秸秆还田好处的认知将极大促进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政府高压和秸秆还田认知能显著提高男性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4)提高女性农户对秸秆还田优点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其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行为。[结论]政府在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应"疏堵结合",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秸秆还田技术配套措施的纵向一体化和秸秆还田方式的横向整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注重群体导向等方式,实现农户认知水平和政策精度的提高,更好实现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有效推动农户采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探索政策刺激对农户采纳决策行为的影响变化规律,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Agent建模思路和方法,设计农户采纳决策模型和政策情景,对政府补贴、秸秆禁烧、农技推广3种政策组合刺激影响农户采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农技推广政策与其他政策组合实施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明显效果;3种政策合理组合刺激农户采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的作用效果最佳;从政策组合刺激农户选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的实现方式来看,当秸秆禁烧与推广政策组合时,提高信息诱导措施强度有助于农户倾向选择购买农机来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反之,提高对秸秆焚烧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助于农户倾向选择购买专业服务来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结论]政府应将补贴、处罚和信息诱导措施组合实施来推动农户采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且从长远看随时间推移,有适度管制,政府可逐渐放松补贴和信息诱导措施刺激的力度,农户通过学习会从传统秸秆焚烧行为向选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行为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文章以农户的政策认知作为中介变量,信息获取能力为调节变量,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路径。方法 基于湖北省65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和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方法探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 (1)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收入质量较低的农户,拥有高水平收入质量的农户更加自觉地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过程中,政策认知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信息获取能力正向调节收入质量通过政策认知影响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间接效应。结论 政府应该多措并举,促进农户收入水平高质量增长;强化政策宣传教育,提升农户生态环保认知;扩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整合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秸秆还田的效率和综合效益,探讨秸秆还田及化肥配施对水稻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文章设置了无秸秆不施肥(CK)、秸秆全量覆土还田不施肥(S)、无秸秆常规施肥(F)、秸秆全量覆土还田+常规施肥(SF)、秸秆全量覆土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 5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经济环境效益。[结果]在经济效益方面,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产量最高,与无秸秆常规施肥(F)相比,增产了2.28%,纯收益增加1.52%,秸秆还田对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在环境效益方面,与无秸秆常规施肥(F)相比,秸秆全量覆土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全量覆土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显著降低总氮(TN)径流流失总量10.75%和28.67%,总磷(TP)径流流失总量分别降低1.45%和2.90%。[结论]综合经济环境效益得出,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减少,化肥投入品减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与处罚措施却对农民还田意愿呈负向影响,现有的奖惩机制有待完善。据此,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绿色化理念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综合福利认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奖惩政策瞄准精度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并推进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效率水平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2)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因素,在土地规模短期不能扩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结论:应从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广秸秆还田的耕作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秸秆焚烧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环境污染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麦秸秆还田的作用,探讨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模式,指出秸秆全量还田下水稻机插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是缓解我国秸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激励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2018年黑龙江省实施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开展的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分析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采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与此同时,农户经营规模是影响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效率的重要因素,即秸秆翻埋还田补贴促进大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对小规模农户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识别农户的投资预期、实行差异化补贴,调动小规模农户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以提高补贴政策的效率,达到消耗秸秆存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农民科技培训》2009,(5):38-38
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环境等作用.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秸秆还田机是秸秆田间处理的主要机械.具有工作效率高、农耗时间短、劳动强度低等特点。为此,科学配套使用秸秆还田机.对充分发挥秸秆还田效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农业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有关水稻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水稻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技术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可以切实提升秸秆还田效率,有效降低实际工作中人力消耗的现代化的机械化手段,也是秸秆还田这一技术的主要推广手段。本篇文章从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和展望入手,阐述和县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现状,并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领域及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对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产、耕种能力,就需要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进行研究。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具优势的措施。就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还田措施的关键点及所产生的效益,希望能够对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实施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调节土壤养分,促进磷钾肥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范围。本文根据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涵,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秸秆直接还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田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而秸杆焚烧还田的作用不显著。秆秸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全N含量。秸秆腐解速率受还田方式的影响大,而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产量随着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2倍量还田的小麦不减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厘清我国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变迁,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研究前沿与趋势,为秸秆还田的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8—2020年1 677篇“秸秆还田”研究文献。结果 农作物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经历缓慢发展、井喷增长、波动攀升3个阶段,聚焦还田秸秆腐解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农作物营养与种植技术等五大热点;高产作者以宁堂原等为代表,呈单线或团队合作;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卓越,农业类高等院校更具研究潜力,机构多方合作不紧密;突现词预示土壤结构修复与土质改良等秸秆还田潜力以及土壤监测与治理为研究趋势。结论 未来,秸秆还田研究覆盖面要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多种作物的还田理论与实证研究;秸秆还田应因地制宜,以地域单元的还田系统为研究重点;加强研究内容可行性和持续性,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要“好用”,更需“有用”。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保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用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意义,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筛选试验过程,以期通过研究,改善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动态     
正南京:5600万补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秋收的水稻秸秆在内,今年南京市投入秸秆综合利用的补助资金达5600万元。今年南京小麦、水稻秸秆还田每亩补25元,秸秆收储每亩补20元。秸秆还田作业补助,直接补给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实际种植户,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的按量补助,补助范围包括:秸秆的人工、机械收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