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稻免耕法是一项栽培新技术,不用犁耙下田,省时省力又增产,是值得推广的好措施。高州市镇江镇低村全村33户人家,去年晚造有29户应用水稻免耕法,占全村农户的87%。常规栽培每亩成本100元,用免耕法只需20元除草剂和田面肥,而且亩产比常规法增产200多斤,去年全村仅此项增收12000元。据化州市农业局去年早造在那务镇堂村试验,免耕法比机耕法每亩增产24公斤。现将他们的免耕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免耕法是一种在事前和事后都不翻耕农田的基础之上。在上一茬作物残余物中种植新作物的方法。经过40多年的研究试验,美国科学家认为,免耕法在防止土壤侵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种自然保护措施。免耕法可改进土壤结构,并且提高水渗透能力。然而,必须连续数年实施免耕法才能实现这些好处。但是,为了防止某些害虫的侵害,还是有必在要在特定地区相隔数年翻耕一次农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效应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4省614户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结果 (1)少免耕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带来的“选择偏差”后,通过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进一步证实了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少免耕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进而增加农户收入,产量效应发挥了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转移效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4)异质性分析发现,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在新生代农户和规模户中表现更为显著;(5)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认知特征是农户采用少免耕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为发挥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少免耕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降低技术实施成本,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对玉米种植的增产与节省效果,本人于2008年进行了玉米免耕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比常耕(对照)栽培保墒作用明显,出苗时间早,出苗率高,每亩增产20kg,节支44元。玉米免耕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除草剂"农民乐747"免耕制剂在对免耕抛秧田试验中,不同剂量"农民乐747"免耕制剂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水稻免耕抛秧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年来,广西不断实施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播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3大免耕技术,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形象,让“男人不用扶犁耕田,女人不用弯腰插秧”成为壮乡农村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对玉米种植的增产与节省效果,本人于2008年进行了玉米免耕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比常耕(对照)栽培保墒作用明显,出苗时间早,出苗率高,每亩增产20kg,节支44元。玉米免耕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09,(3):30-30
1.秋翻地。秋翻土壤深度达30cm以上,使土壤充分接纳秋、冬季的降水。 2.免耕法。①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可少动土,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②秸秆粉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通透性。③减少机车进地次数,可使施肥量逐年递减10%。  相似文献   

9.
2010年早造我服务中心进行喷施除草剂免耕栽培、不喷施除草剂免耕栽培玉米小区试验,以常耕栽培作对比,结果表明,喷施除草剂免耕栽培玉米的各项性状明显优于不喷施除草剂免耕栽培玉米,同常耕栽培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喷施除草剂免耕处理的杂草与玉米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中,相互争夺水分、养料、光照和空间,因而严重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生长瘦弱,最终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与调整》 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秸秆残留覆盖地面,可达到既能保水、保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耕作目的。其作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重要机械——免耕施肥播种机.如果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会造成粮食减产,从而给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免耕栽培是指农田土壤在未经翻耕犁耙的情况下进行播种施肥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方法,是集化学除草、秸秆还田、节水保墒技术于一体的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该法省去了传统玉米播前的犁耙工序,使农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双抢”农忙期间轻松种地,抢上季节,避过秋季“卡脖子”旱天气,给农民带来了增收实惠。据了解,河池市农业推广部门近两年来共发动农民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累计60多万亩,增产玉  相似文献   

12.
“三免”技术包括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三大免耕技术。自去年7月广西区农业厅启“动三免”技术进农家活动以来“,三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以及稳产高产、省工节本、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等特点,在全区内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7,(6S):30-30
上期,本栏目刊登了介绍广西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一年三熟三免耕生态循环技术》文章,本期介绍桂平市的另一个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蒙圩镇官桥村及其的玉米还田秸秆技术,大力推广免耕栽培先进技术,使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免耕播种机属于农田保护性机械,它集粉碎、旋耕、播种、覆盖、镇压为一体,一次能完成6种作业。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农业成本。而且具有明显的节水抗旱作用,实行免耕播种大大减少了从收到播的农时,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田间处理,然后进行水稻秧苗抛植的新的省工高效的水稻耕作种植方式。2007年,田林县推广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该县全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面积达6.01万亩.同比增长37.75%,  相似文献   

16.
冬水田免耕种植小麦技术能够对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对其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能够为冬水田免耕种植小麦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冬水田免耕种植小麦技术及效益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桂平市在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工作中,十分注重技术指导,积极实施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三免”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2006年,该市水稻免耕抛秧、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玉米免耕应用面积分别为45.18万亩,8.51万亩和1.63万亩,各占全市播种面积的38%、85.1%和9.52%,共增收节支4500多万元。去年“三免”技术推广面积达62.5万亩,同比增加10万多亩。  相似文献   

18.
稻麦轮作是江苏省沐阳县主要种植制度。目前稻茬麦播种方式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施旋耕(浅耕)撒播条播,一种是免耕直播(点播、条播)。其中免耕播种是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但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免耕麦有无推广价值?要看它的经济效益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这两种播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在高苴、万匹、北丁集、陇集、钱集、东小店六个乡的六个村民组,调查了88户农民的92块稻茬麦,面积总计122.35亩,其中免耕麦53块,67.02  相似文献   

19.
牧草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机械化手段改良退化草场的技术,包括牧草免耕松土补播和撒播镇压式播种2种形式。通过牧草免耕松土补播与传统撒播镇压式播种这两种技术模式在有无喷灌条件下牧草补播效果的对比,评选出最佳的牧草补播机械化技术方案。通过播后产草量测定得出,运用免耕松土补播技术比撒播镇压式播种技术出苗率提高157%,而且在免耕松土补播技术中,有喷灌比无喷灌出苗率又高出80%,差异性极显著。对比结果表明:"牧草免耕松土补播及喷灌技术"治理退化草场具有效果好、生态效益高、操作工序简单、缩减劳动力、机械化程度高的优点,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广西钦州市免耕抛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免耕抛秧面积达到110.4万亩,比去年增加27.3万亩,免耕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目前,晚稻禾苗长势喜人,晚稻免耕抛秧68.8万亩,同比增加15.8万亩、增长29.8%,预计,全市推广该项技术后,水稻节本增收可达5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