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市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中,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宏观环境不完善、金融功能不够强、高级人才相对较少等制约因素。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加快金融高级人才培养、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大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大连市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设"大大连"必须大力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1.征收增值税对金融业本身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金融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业的开放一直走在前列。国际竞争性、金融要素的高流动性,一方面,多数发达国家对金融业采取低税政策,以加速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为了维护金融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很多国家特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的正效益性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是当前受政府规制最严的行业之一,这和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联系的广泛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方式和边界会影响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而会影响金融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的正效益分析对调整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明确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促进了我国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本地金融业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奠定构造金融活动与运行的市场经济基础,从而为地方政府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业发展政策,引发社会对金融中心过度建设的担忧。本文基于2006—2019年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促进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但这一过程也是造成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和政策协调,将倒逼地方政府深陷政策竞争的“囚徒困境”。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远大于区域金融中心,而西部和东北是全国金融中心辐射功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在西部和东北加快建设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本文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论开放经济下中国的金融管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金融业处在一个不断加快开放的过程中 ,这是我们制定各项金融管理法规、制度和政策考虑的基本前提 ,金融管制亦不例外。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如何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实施有效的金融管制 ,就成为一个事关金融业稳定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而要建立在开放经济下高效的金融管制 ,首先就必须准确界定金融管制及其存在的制度背景 ,然后才能针对开放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建立更为有效的金融管制。  相似文献   

7.
稳定与效率:中国金融业市场退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昌市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建设,促进了其循环经济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金融生态方面还存在着经济发展增速受限、金融业自身发展有限、社会信用缺失等因素制约了金昌市金融生态的建设,导致金昌市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贷款投放增速趋缓、民生金融发展受限和政府政策支持金融发展力度较弱等问题。因此,研究金昌市金融生态问题有利于金融业的合理发展,有利于金融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金融生态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入 WTO以后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金融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详细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迎接金融国际化挑战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娜  曦卿 《经济师》2007,(11):251-251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经济金融共赢的战略举措。因此,要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就必须从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基础入手。1.生态主体:固本强体。一是以健全科学规范的产权制度为基础,切实建立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三是从战略高度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2.生态环境:加速优化。一是加快健全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一方面必须在…  相似文献   

11.
李士虎 《经济》2013,(7):141-143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的签订促进了两岸金融界更为密切频繁地交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无疑为两岸金融业交流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借助两岸金融机构的不同优势和经验,共同建立起涵盖两岸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公私募基金交易、金融人才培训及多种金融资产配置与交易等金融服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影响并改变着现存的金融业态和格局,加快了金融脱媒的进程。商业银行应深度融入互联网金融,改变经营模式,转换经营理念,建设先进的IT系统,加快产品创新,加强网点渠道优化,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以保持在金融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秦亚琳 《经济师》2023,(7):112-113
2020年6月国家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对自由贸易港内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和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等,同时对于金融业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基础,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势能不断积聚,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建设将海南的生态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的保护与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绿色金融再次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从分业到混业的最优选择——金融控股公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它运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换的最优选择。在我国应采取银行并购的方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并注重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10,(2):35-36
<正>要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业,要使中国金融尽可能崛起,否则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时期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国崛起之路在何方呢?宋逢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教授]中国应形成投资型蓝筹股板块中国要建设立体化多层次的股票市场。首先需要解决中国A股市场上的投机型炒作,这就要求政府监管制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改革滞后的约束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技术进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速度相对落后,但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为金融创新及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研究黑龙江省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制定宏观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解析了黑龙江金融业的现状,同时对黑龙江金融深化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合评价,针对进一步进行金融深化的"拦路虎"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全球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布局碳金融服务体系,迎接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金融产业机遇。建立我国碳金融服务体系,应探索碳市场体系的建立机制与运行模式;建立碳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政府应推动建立碳信息披露数据库;建立健全碳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