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运动方式。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经济体制的选择。经济体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迫于国内“一穷二白”的经济形势,为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党制定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障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是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充分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纠正技工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两个根本标准来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经济体制。但在历史视野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作为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直接对立面登上历史舞台的。如果我们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作为正题,那计划经济就是它的反题,当今时代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便是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宁",做好农村公共服务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本质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有益经验,明确政府在供给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建构完善的供给保障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将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预防、纠正、惩戒错误的行政行为,制约违法违纪、滥用权力或可能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支持和保护依法行政行为、严肃政纪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暴露了明显的缺陷,制约着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有效性运行。通过一系列创新路径选择,可以为实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问题及改革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充实与完善,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给现代化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经济发展的效应已经得到历史的证实,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区域之间的经济矛盾等突出问题也已引发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以技术为导向的新计划经济概念的提出,业界和实践界对之存在较大的争议.正视新计划经济机制的作用,计划杠杆用力过度或不足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为了研究方便,部分内容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样本,研究结论基本可以对新计划经济的特征、作用、应用场景及应用的建议作较为全面的概括,并可以用于指导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在现今仍发挥着约束社会行为的功效,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内涵不谋而合。中国的大学生教育道路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继承传统,而应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兼纳西方“自由、民主”等现代意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应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与形式关系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实施举国司法体制、机构垂直设立和司法财政单行。垂直设立的司法体制、机构应当健全和完善监督工作制度。当代新司法体制的建立,对建设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新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中国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国情 ,这就决定了中国发展新经济必须走一条既符合国际规则又不同于美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一项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本文就此提出"基本层面道德"和"较高层面道德"的概念,并从适应性、协调性和承接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与传统经济相比较,新经济具有使生产者的“报酬递增”与消费者的“效用递增”的性质;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中的价格决定完全不同,生产方式也不同;新经济条件下知识生产率也将取代传统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新经济使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但是“新经济”需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新经济需要与传统经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早取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下一轮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攻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建立市场服务型的新政府职能;放开手脚全方位深化所有制改革,早日建全公司治理机制;立足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制度体系;以市场平稳运行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经济服务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经济学是建立在静态的、均衡的理论基础上的,现实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复杂性经济理论将复杂性理论引入经济领域,以动态非均衡的复杂性观点来研究经济问题,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过程依赖性的、不断演变的有机体,从而使许多经济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因此,它已不再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补充,而是一种更全面的、建立在非均衡基础上的、崭新的经济理论。对它的探索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国内的也有过国外的,既有历史的也有当前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本文将就国外因素进行分析,在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路径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从而为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对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对知识经济的反映和监督作用 ,就必须对会计的核算内容、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适当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既是国际经贸界的热点问题,又是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问题。本文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及欧美等国的态度作了分析,指出既要做好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作,又要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化,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