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2004年12月16日上午,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一楼主席台大会议厅充满了热烈的研讨氛围,"RFID/EP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电子产品编码)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本届报告会是华南地区首次由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的RFID/EPC专题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16日上午,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一楼主席台大会议厅充满了热烈的研讨氛围,“RFID/EP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电子产品编码)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本届报告会是华南地区首次由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的RFID/EPC专题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建苗 《金卡工程》2006,10(5):46-49
第二代(Gen2)EPC是RFID标签的一项新标准,它明确规定了与EPC阅读器兼容的标签和通信协议如何工作。第二代EPC标准由几个主要的RFID用户和厂商开发而成,并通过非赢利性行业组织EPCGlobal来运作。EPCGlobal隶属于UCC/EAN组织,长期以来该组织负责管理全球的条形码及其他标准。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04,8(12):45-45
目前,RFID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无线识别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国际头号超市连锁店沃尔玛公司要求它的100个顶级供货商从2005年开始,其他的27400家供货商从2007年开始在货箱上贴上射频识别标签,即用电子标签取代现行的条形码。为了深入了解RFID技术,主动应对RFID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推动RFID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RFID/EPC技术报告会将于2004年12月16日在东莞举办。  相似文献   

5.
建新 《金卡工程》2005,9(11):59-60
中国科技部高新司张智文博士提出,中国RFID最可能在两个方面首先突破,首先是在行业系统内和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系统;其次是那些能够重复使用的RFID标签. 相较于去年提出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EPC(电子产品编码)离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而言,科技部高新司张智文博士在今年的“第三届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RFID最可能在两个方面突破,首先是闭环应用系统,比如在企业或行业内部,因为这样的系统更容易控制、制定行业标准,同时RFID应用也会率先在一些对于价格有相当承受能力的应用领域来使用,当价格逐渐下降后,再在其他一些行业普及应用;其次是中国还将着重考虑那些能够重复使用的RFID标签.  相似文献   

6.
梅宏 《金卡工程》2005,9(3):58-59
随着国际RFID技术标准ISO/IEC8000的推广和EPC(产品电子代码)标准的出现、国内业界把关注的焦点从RFID的技术动能转向商业市场。在中国市场上,RFID标准的待确立(频谱未划分)和RFID芯片的高成本两大因素却制约着RFID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梅宏 《金卡工程》2005,9(1):74-75
近年来,尽管RFID被描绘成仿佛一座无法估量的金矿,但其实质意义上的应用似乎还没有给产业界带来滚滚的利润。在国内,民间对RFID的尝试总是显得步履维艰。市场呼唤着官方的积极参与,组织各方力量寻找RFID的天堂。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2004RFID&EPC与电子供应链高级研讨会”,成为中国官方主导的一次RFID业界盛会,对中国EPC RFID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RFID产业如何稳中求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无线射频识别(RFID)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热门话题。由于受到国际组织EPC G1obal的全力推动以及国际大企业的应用需求和发展步伐的加快、EPC国际标难正在加紧制定等因素的驱功,RFID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而业界对我国RFID市场一致看好更是毋庸置疑的。日前,我国首个为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整个供应链提供应用的上海RFID演示中心建成揭幕,这预示着我国RFID产业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梅宏 《金卡工程》2005,9(1):44-44
NCR与麦德龙集团“RFID创新中心”的合作,为NCR创新技术产品实际应用提供了测试的机会。NCR期望把混合型自助结帐系统的RFID相关功能进一步拓展至另一新的阶段,能够在标签上的电子产品编码,即EPC上读取产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金卡工程》2005,9(6):27-27
虽然每个国家报称了不同的实施时间表,但大多数郝预计在“2007年或以后”是全面实行该技术的界线。但结合其它的研究结果,RFID/EPC技术的实行可能加速发展,甚至比调查的参与者所预期的更早出现。  相似文献   

11.
柴小舟 《金卡工程》2006,10(12):57-59
讯宝是注重技术创新的一家公司。我们更注重于应用,讯宝是基于EPCglobal的标准,我们做的就是EPC的标准产品。就RFID来讲,内容很广泛,其实这个技术也并不是很新,它也是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为什么今天RFID会这么热,我觉得很多方面的原因是说,我们有了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智文 《金卡工程》2007,11(9):52-53
[编者按]科技是中国RFID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关乎国家的发展动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领域.2007年7月30日,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科技部张智文教授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召开的"<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宣贯会"上针对RFID的技术和标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08,12(3):12
最近,大型RFID标签制造商William Frick公司将一款新的RFID门禁卡CR80加入共SmartMark门禁管理产品系列。CR80大小如同信用卡,带有UHF EPC Gen2嵌体,识读距离远达12英尺。  相似文献   

14.
医药物流业成为RFID的"试验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包 《金卡工程》2006,10(5):28-30
RFID技术将率先在医药物流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RFID的倡导认为,此举可能大幅削减成本和清理供应链中的障碍。该技术正与物流供应链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望在未来几年取代条形码扫描技术。种种迹象显示,RFID技术将率先在医药物流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编按]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4,(6):49-49
加拿大RFID、遥感、传感等技术硬件和软件集成开发商Red Cell Innovation宣布,推出一个支持RFID和条形码技术的新型工业手持PDA。ST-308工业PDA,由一个可与RFID读写器进行组合的基本单元组成。该产品包括一个符合ISO 14443标准的13.56MHz高频(HF)阅读器,兼容超高频(UHF)的EPC Gen 2标准,提供50厘米(19.7英寸)、200厘米(78.7英寸)或300厘米(118英寸)的读取范围。支持一维激光,也可以添加二维激光或CCD条码阅读器选项。  相似文献   

16.
中子 《金卡工程》2006,10(9):79-79
德州仪器RFID系统部的UHF/零售供应链总监Tony Sabetti指出:“从纸箱制造商、标签制造商到消费类产品分销商,EPC Gen 2标签用户对供应链RFID系统的需求与期望各不相同。借助TI技术,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尺寸的解决方案,以尽可能满足制造流程的要求。TI Gen 2芯片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尺寸,对用户而言,即方便又灵活。”[编按]  相似文献   

17.
近日,"2004 RFID&EPC与电子供应链高级研讨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此次由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中国标准化协会支持,信息产业部包装办公室、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中电华夏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EPC与物联网应用标准化推进委员会承办的研讨会是官方主导的一次RFID业界盛会,来自信息产业部、中国标准化协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法国TAGSYS公司、中国标协EPC推进委员会、Auto-ID中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BEA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就RFID和电子标签的国内标准、技术进展和产品应用等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且与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听众进行了广泛互动.  相似文献   

18.
姚丽莎 《金卡工程》2007,11(3):28-30
一、RFID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RFID技术简介及其发展史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即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9.
我国RFID发展与应用现状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庆容 《金卡工程》2007,11(4):46-49
1.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技术的覆盖范围广泛,许多正在应用中的自动识别技术都可以归于RFID技术之内,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频率、技术特点、适用领域以及遵循的标准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6,(4):6-7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食品药品防伪溯源、国防军事等各领域,业界对超调频RFID芯片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就希望能出台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国家标准来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国家标准,所有编码都要到国外去解析,信息就完全被公开化。”智坤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东博士日前表示,“如采用EPC(电子产品代码)标准,所有产品都需向EPCglobal申请物品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