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娜 《珠江经济》2003,(8):34-35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过渡的过程。1979年开始的金融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不仅对中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构成中国未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变革类似.同样采取的是渐进式市场化模式。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要求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血该具有帕累托改  相似文献   

2.
要盟 《特区经济》2011,(1):89-9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民间金融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并繁荣和发展了起来。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在制度供给方面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完成的制度选择决定了下一步制度选择的可选集合,从而产生了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另外,从理论上,我们把制度解释为一种具有供给和需求的范畴,是各种产权形式自家赋点出发,相互进行谈判与博奔而走向力量均势的过程(布坎南,1986,第106页)。因此对利率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金融产权的研究。不同的产权形式意味着不同的交易基础,其交易过程中凝结的制度成果也会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制度选择集合,约束制度演进的路径选择,本文把中国利率制度的演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石柏青 《中国招标》2010,(12):48-52
本文基于制度同构理论和资源基础论,对中国转型经济下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企业行为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制度环境变迁与企业能力演进的互动机制,由此将制度同构理论和资源基础论有机地统一到中国转型经济下企业能力演进的动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民间金融作为一种提供金融服务的经济制度,与正规的金融制度相比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变迁应坚持半自愿半政府的原则,循序渐进构建多层次的民间金融体系。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我国民间金融制度产生的机理、存在合理性以及变迁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这种制度变迁模式下,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并内生出金融垄断固化、农村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农村金融体系脆弱和农村金融边际效率递减等副产品,同时使得制度变迁陷入一种非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8.
唐慎 《改革》2005,(3):53-58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对应叠合。开发区区域演进历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开发区就是利用新的获利机会诱致制度变迁,推动体制转换,是最典型的不触及存量结构的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了德国金融制度演进的过程.强调政府、银行和企业在此间的不同作用。探求德国金融制度特征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上海市就业体制市场化的过程,并且分析了在就业体制市场化之后就业进一步重构的趋势和所面临的难点,并得出了一些政策含义。我们将上海市的就业体制改革视为一个制度演进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度的变迁和演进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制约制度演进速度的主要是制度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对于制度演进的经济分析而言,理性的局限从根本上来说是知识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