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中的政策界限分析郭志仪,曹洪民(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对贫困地区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在于追求效率,而从宏观上讲,扶贫体现的则...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各级干部在这方面不懂得、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知识还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学习。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既是体制的变革,也是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不相应转变过过,就会妨碍向新经济体制的转换,就会使这种转换遇到困难。 一些现象和事例表明,有些同志嘴里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行动上却或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将不但使我国国内经济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亦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 计划经济的核心是国家本位,而市场经济的核心则是市场本位。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科学让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发展和新贡献。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一种新型体制。几年来,我国采取整体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步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如,化公为私、假公济私、偷税漏税、贪污受贿、隐瞒收入等等。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并在十几年内完成这个转变。这是确立我国90年代以及以后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机制将会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和严重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活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盲目跟风行为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亟需冷静理智地思考这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申勇 《特区经济》1996,(3):20-21
<正> 本文从体制转变入手,以独特的体制转折成本有关理论为基础,着重对比分析了特区和内地的体制转折成本的差异,提出了特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体制转折成本分析 经济体制既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同时又是稀缺资源的具体配置方式。一般来说,它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者可以相互转变。当一种体制运转不灵,缺乏效率时,就会在既定经济制度框架下或者在改变经济制度的同时,转向另一种新的高效运转的经济体制。当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转变时,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体制转折成本。 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因素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1、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包括经济体制转变前的企业制度状况、所有制结构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市场体系状况、宏观调控状况、人的素质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状况等等。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是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体制进一步转折的基础。如果经济体制转折前的状况好,体制转折成本就会低些。如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渡中,产权界定清晰,交易成本就会低一些。相反,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差,体制转折成本就会高,如有些地区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要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建市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呼唤经营者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从此开始了从计划经济轨道向市场经济轨道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必然会发生磨擦和)中突,经历一个复杂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打破,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出现了许多无序现象。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就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无序现象,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然会带来会计模式的重大变革,只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世界潮流,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经济特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人们的习惯思维,往往把经济特区和特殊优惠政策联系在一起.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特殊优惠政策就没有经济特区.但是,特殊优惠政策并不是贯穿于经济特区发展全过程.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所的经济特区,一方面要依靠特殊优惠政策,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果继续无限期地维持原来的特殊优惠政策,就会违背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公平竞争原则,也不符合国际通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以宏观体制改革为重心,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随着宏观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集体经济管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中的共同机制和手段,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样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做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来促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以竞争性、优化性为主的本质属性必然会给党的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如对党的组织的干部选拔,工作作风,党员以适应经济建设为主的素质的提高等等,对党员的旧观念会带来巨大的冲击等,这是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西部经济开发的市场化途径孙明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机遇是因为市场经济新体制有可能使西部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增强自身的发展动力;挑战是因为市场经济又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使西部长期处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宏观经济体制转轨和微观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比重会不断加大。市场交易是以契约为基础还是以关系为基础,这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契约经济和关系经济相关内容及本质的基础上,以第三产业为例探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缺失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缺失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的支撑,市场经济秩序就会陷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若不深刻认识并加以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的顺利发展。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它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国情经纬     
国务院领导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最近,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说:在今后5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绝不能动摇,因为动摇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双重体制并存造成的各种消极问题久拖不决,就会贻误我国现代化大业的宝贵时机。初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且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无疑将会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调整和改变人们既成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给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探讨其发生变化的宏观必然性及其呈现的新特点,寻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际交往及协调方法就显得必要和迫切。 广义的人际交往,泛指在人类社会各种社会关系中,一切个体的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有效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培育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一、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