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研究了小麦生产中常见的4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效。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和5%唑啉·炔草酯防除麦田多花黑麦草效果最好,防效达99.9%、99.5%,并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7.5%啶磺草胺,防效达95.5%,对小麦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3种药剂对小麦生产也很安全。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雄生 《中国农史》2002,21(1):54-63
宋代的“早稻”和“晚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早稻和晚稻,而主要指的是收获期上的早晚。即使是所谓“早稻”,也大多属于中晚熟品种。早稻、晚稻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复种关系。宋代各地都有早晚稻的分布,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浙西、淮南等水稻主产区以种植晚稻为主,但其它地区却出现了早稻盛行的趋势,干旱和救饥是早稻盛行的主要原因,而太湖地区种植则很大程度上是赋税和雨水所致。  相似文献   

3.
晚稻田的供肥能力、需肥特点都与早稻不尽相同。在晚稻实际用肥上.往往氮磷有余.钾素不足,出现“钾饥饿”症状。因此.稻田施用钾肥提倡“重晚轻早”,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4.
略论珠江三角洲挣稿制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挣稿制”是水稻生产的一种耕作制(双季稻套作制),它的特点是把晚稻挣插于早稻行间,早稻收割后,晚稻继续生长发育以至于收割。明代初年已见于古籍记载,一般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珠江三角洲“挣稿制”大致是始于明而盛于清,在明清以至于民国期间,曾在水稻生产中起过重大作用。其产生、发展和衰落,与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社会条件(特别是劳动力状况)密切相关。解放以后,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水利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而逐步为翻耕制(双季稻连作制)所取代,并于1958年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多年生黑麦草——翡翠“翡翠”(Green Stone)黑麦草是通过多年生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种间杂交获得的中短期多年生丛生禾草,它结合了双亲的优点,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它既有多年生黑麦草的持久性和植株密度高,又有多花黑麦草的活力高、叶量多、鲜草产量高和优异的秋冬季生产性能。在欧洲和美洲,常利用“翡翠”的优异特性,进行苜蓿或红三叶等豆科草地的追播,以提高草地品质和减少杂草侵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桃源县、鼎城区水稻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直播成为常德市早稻生产的主要方式;中、晚稻以杂交稻和常规优质稻为主;优质杂交稻的生产效益显著高于普通稻谷种植;种植技术对水稻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加工专用早稻和在中、晚稻中推广优质杂交稻的建议;从有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减少直播,推广机插和抛秧栽培方式,培训农民、加速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和订单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垫江县为了创建无公害粮食(水稻)生产基地示范县,因地制宜抓好水稻生态种植,大力发展免耕抛秧技术,早稻推广免耕生态稻5万多亩,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稻—灯—鱼”生态模式,目前全县500多亩“稻—灯—鱼”共育稻生长良好。垫江县是农业生产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水稻年播种面积60多万亩,其中优质稻约49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0%以上,是重庆市优质米的主产区之一。2003年被重庆市农业局列入了创建无公害粮食(水稻)生产基地示范县。为了进一步做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垫江县在积极做好无公害粮食(水稻)生…  相似文献   

8.
广西玉林市近年来大力推行“四季无闲田”的耕作制度 ,按照“稻稻菜”、“稻菜菜”等模式进行生产 ,取得了可喜成绩。茂林镇山电村去年6月份种的反季节“大明星”西红柿亩产达4000公斤 ,收入超过5000元。而此前的早稻亩产也超过了500公斤。早稻是玉林大部分农民的第一茬农作物 ,第二茬农作物有晚稻和反季节蔬菜 ,冬菜生产是第三茬农作物。近年来 ,冬菜开发作为玉林市“粮钱并重”思路的重要部分得到加强。玉林市去年开发冬菜78 6万亩 ,其中示范样板面积15 09万亩。近年来 ,玉林引进了44个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 ,…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处于整个农业的首位,为了探索一条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德兴市1996年在界田乡占家皈建立了千亩“双杂”吨粮田高产示范区。项目由挂点的市领导亲自负责,政府和市农业局具体承担,成立了吨粮田建设指挥部,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经过共同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千亩稻田粮食单产的大跨越界田乡占家皈的千亩“双杂”吨粮田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经专家测算与市统计局调查该走,示范区早稻亩产423.7公斤,晚稻557公斤,双季亩产980.7公斤,较历史…  相似文献   

10.
5月5日 5月21日北方稻加强秧田管理,本田整地施肥,开始插秧;西北地区进行直播。麦茬稻加强秧田管理。长江流域早稻中耕,锄草追肥,分蘖末期进行搁田(烤田)后,灌深水防止无效分蘖;中稻开始插秧,加强排灌,早施追肥,中耕。一季晚稻洼意加强秧田管理,双季晚稻进行选种和种子处理,准备播种。华南地区的早稻继续进行第二、三次中耕耘田,施肥、治螟。中稻插秧适期。双季晚稻整理秧田,  相似文献   

11.
水稻直播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县直播稻的发展来源于滨湖地区农民的实践。 2 0 0 0年 ,全县直播稻面积达到 1 2万余亩 ,部分滨湖乡 (镇 )早稻直播面积比重达到 80 %左右。在先进的早稻抛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普及的情况下 ,水稻直播技术究竟有没有过时 ?其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如何 ?本文拟作些探讨。一、水稻直播技术在农业新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多年生产实践 ,水稻直播技术呈现如下四大特点 :1 .苗多穗足。据试验记载 ,早稻直播每亩穗数比移栽田高 1 8.1 % ,晚稻高 1 5.5%。这也是直播稻增产的关键因素所在。2 .抑病少虫。直播田禾苗直到生长后期 ,通风透光性仍然良…  相似文献   

12.
<正> 黑麦草耐寒耐肥,优质高产,营养高适口性强,是草鱼、鳊、鲂的优质饲料。饲料系数为20,一般每亩地年产草1万公斤。由于黑麦草的产草旺季在3—5月,此时其它饲草都处在萌生阶段,而鱼类惊蛰前后就要开口吃食,黑麦草正好收割投喂,所以被渔民称为“开口食”。黑麦草叶片鲜嫩细长,营养丰富,对冬片鱼种的适口性最好,所以渔民又形象地称其为“精面条”。霜降以后,树叶凋零,草类枯萎,而黑麦草却生机勃勃,葱绿一片,还能收割1—2次,所以它又有“后备粮”的美称。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4,(8):19
经多年的引种、育种和试验观察,筛选出适于广西并推广种植的主要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有8种:桂牧1号杂交象草、王草、矮象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非洲狗尾草、宽叶雀循稗、类玉米。主要优良豆科牧草品种有4种:184柱花草、白三叶、红三叶、大翼豆。主要优良饲料树有3种:任豆树、新银合欢和木豆。菜类有1种:菊苣。目前优良牧草已在广西推广种植,积极要求提供草种发展种草养畜生产的单位、企业和群众越来越多,在广西各地都能看到利用良田沃地种植的形似甘蔗的  相似文献   

14.
突破传统走向现代──略谈普通早籼稻出路及发展湘米产业古忠民湖南是全国产粮大省之一。粮食生产又以水稻为主,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在稻谷总产量中,食用品质和口味都不佳的普通早籼稻(以下简称普早稻)约占40%,其余为中、晚稻。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 ,江苏省沛县充分利用河堤、沟坡、渠沿等废地 ,引种美国多花黑麦草等优质牧草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多花黑麦草株形直立 ,植株高约130厘米 ,分蘖多 ,再生能力强 ,根系发达 ,须根多密布在20厘米的地表土层中。一般亩产鲜草5000 -7000公斤 ,高产栽培条件下可达10000公斤以上。营养丰富 ,粗蛋白质含量占9 2 % ,是畜禽和鱼的好饲料。多花黑麦草喜湿润的气候 ,宜于夏季凉爽、冬季不太寒冷的地方生长 ,在昼夜温度为27 -12℃时生长最好。播种早的可于当年越冬前供草 ,供草期主要集中在3 -5月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据统计,截止至2005年7月20日,我国南方13个水稻主产省病虫害发生面积4.7亿亩次,防治面积5亿亩次左右。早稻病虫害偏重发生,增加了中、晚稻的病虫基数,今年中、晚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水稻病虫害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王守聪对进一步抓好中晚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他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下一步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的6项具体措施,确保今年秋粮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何金旺 《农家之友》2010,(17):48-48
今年广西由于遭受严重春旱,早稻播种插秧普遍比正常年份推迟10~15天,因此成熟期也相应推迟。据了解,柳州市多数县(区)目前尚未结束早稻收割工作,进度快的县(区)早稻收割约占70%,慢的仅占40%,要到8月20日左右才基本结束早稻收割,8月25Et左右才能结束晚稻插秧。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寒露风”来临提早,8月份(及以后)降雨偏少,这对迟插晚稻的安全齐穗将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桂北高寒山区,晚稻生产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8.
二季晚稻免耕栽培 注意四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二季晚稻免耕栽培可以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双抢”进程,争取季节。但是二季晚稻免耕栽培存在如下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早稻再生苗和落入稻田的谷子长出的禾苗,会导致二晚田的草荒严重;二是泡田时间短导致除草剂药害和土壤过硬插秧难;三是免耕栽培的土壤板结较严重,影响根系的深扎和养分的下渗,易造成后期缺肥早衰,甚至会发生倒伏而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之友》2010,(17):46-4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该病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隐蔽等特点。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30%至50%,尤以晚稻发病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威胁,被称为水稻"癌症"。据了解,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另外,该病毒还能为害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白背飞虱在广西发生早,迁入量大。早稻前期桂南沿海一带白背飞虱带毒率偏高,田间出现被感染植株。进入5月份后,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加快传播蔓延速度。据近期各地监测,全广西不同稻区检测出白背飞虱带毒样本,局部带毒率达40%~80%,最高达83.33%,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农户应重点抓好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的安全保护工作,及时对白背飞虱进行有效的防控。此外,农户还应兼治三化螟、稻瘿蚊、福寿螺等虫害,以促进秧苗正常生长,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蔡勇胜 《农家之友》2009,(21):19-19
7月下旬以来,阳朔、恭城、平乐等县进入早稻收割及晚稻插秧的双抢季节。笔者采访了解到,一些种植有水稻的农户为了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和赶农时,乐意花上30~40元一天雇请农村富余劳动力收禾插秧,掀起了一股农民帮农民打工的务工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