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色能源企业需在加强自身氢能技术应用研究的同时,充分借助外部力量,以项目制方式,开展专题研究,掌握与投资运营相关的氢能专业知识,逐步积累氢能专业技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日渐成熟,氢能战略成为全球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正在积极鼓励引导氢能产业科学发展。但与国外起步早、技术先进的氢能产业相比,国内绿色能源企业发展氢能仍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供应来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在氢能技术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氢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海洋石油企业发展氢能工业的潜力和优势,提出了适合海洋石油企业发展氢能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油企业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专利分析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氢能专利产出的主要国家,绿色制氢技术将成为未来制氢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液态储运氢及站外加氢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中下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氢能上中下游技术领域的主要创新主体各自拥有不同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和相应的技术优势。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企业在氢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以及氢能产业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的问题。建议中国石油企业:加强氢能战略顶层设计,密切跟踪政策与技术发展动态;结合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制定相应的氢能产业布局策略;多措并举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油价低迷不会对氢能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冲击,氢能产业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氢能技术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储存和高效利用的最清洁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氢能产业发展正在迎来爆发期近年来,氢的能源地位不断提升,氢能产业发展正在迎来爆发期。  相似文献   

5.
正6月15日,本田宣布将关闭日本狭山工厂,年内将停产氢能汽车CLARITY FUEL CELL。该款车型2016年上市,售价783万日元。在停产氢能汽车的同时,本田将更加关注电动汽车,并计划到2040年把全球销售的新车改为纯电动汽车等零排放汽车。此前,日产也宣布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氢能汽车的计划,将力量集中于发展电动汽车。2020年4月,戴姆勒因制造成本问题终止了氢能乘用车研发计划,并逐步停产与福特、日产合作开发的GLCF-Cell氢能汽车。一方面日系车企停止生产氢能汽车,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崛起,有人不禁要问,连氢能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都放弃氢能源了,  相似文献   

6.
张一梁 《化工管理》2023,(11):53-55
因传统能源与生俱来的稀缺性,全球能源发展遭遇瓶颈,氢能等新兴能源成为当下各国的关注焦点。近几年,中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各地氢能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之一的山东省,如何认识氢能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而尝试寻求氢能产业科学规划、健康发展之路,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氢能发展正迎来最好的时机,氢能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的主力能源之一。要更好地引导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政策层面做好总体规划。近年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在不断升温。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言发展氢能的呼声高涨。两会以后,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氢能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就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和未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氢能对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石化企业需高度关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瓶颈,发挥在低成本氢气资源、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稳妥推进氢能产业,实现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当前,解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氢能以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等优势被视为推动未来能源转型的二次能源。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均出台相应政策,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氢能产业部分领域初具产业化条件。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成本的持续下降、机制的健全完善,氢能的发展必将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氢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制定氢能发展战略和政策,国际能源企业积极探索氢气制取、储运及加氢站建设,成为世界氢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价值日益凸显。氢能的利用被视作与化石燃料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互相并行的一种可持续能源利用路径。根据世界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终端能源需求的18%将来自氢能,氢能市场规模也将  相似文献   

11.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1):115-115
面对还处于导入期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八家单位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2019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继传统动力、纯电动力之外另一条技术路线开始"热"起来。如果未来加氢和加油一样方便,技术、安全、成本等问题都得到解决,用户是否会考虑驾驶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1月12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导了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暨氢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合整车、零部件企业及研究院等八家单位,共同签署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发展目标,成为当前氢能业界讨论的热点. 《规划》确立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双碳"目标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氢能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定位,成为支撑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欧盟委员会发布两份战略文件:《欧盟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策略》。这两份战略文件相辅相成,计划未来十年向氢能产业投入数千亿欧元,与《欧洲绿色协议》和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紧密结合,意在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并为经济提供动力。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7月13日,广州石化高纯氢出厂累计103.5吨,安全运行208天,满足当地市场对高纯氢不断增长的需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广州石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丘仲宜表示,广州石化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发展愿景和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目标,将发展氢能作为建设洁净能源和转型升级双示范企业及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将广州石化打造成中国石化在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氢能基地。  相似文献   

15.
瑞典能源署去年底提交了国家氢能战略提案,并且已具备绿色氢能用于炼钢的项目.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海湾油气出口国也制定了氢能战略,利用丰富的化石燃料储备来生产氢能,作为国内电力主要来源和能源出口的补充.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国际能源署主要成员国都把开发氢能作为中长期产业重点,扩大氢能的投资和贸易,以在确保能源供应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禁售燃油车风潮的兴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0月18日,在2017年北京国际风能与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产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据报道,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续航能力长、适用地域广等诸多特点,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氢能产业早已过了"概念"阶段,预计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氢能汽车行业发展,离不开对加氢站及储运等上游基础设施的规划、投入与扶持。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和环保压力越发凸显,全球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都得到高速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因技术相对简单而获得快速发  相似文献   

18.
<正>甲醇和氨在氢的储运中体现出一系列优势,比较氨和甲醇作为绿色燃料的应用前景,氨在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各国开始积极探索采用氨作为船舶燃料,绿氨不但是未来航运业脱碳的主力燃料之一,还是发电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方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作为原料合成氨可实现新能源的本地化有效消纳,也是化工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可显著降低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成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已规划绿氨项目产能880万吨/年,预计2025年前投运产能规模达150万吨/年;目前,国内绿氨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中国氢能产业在GDP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直接和间接的宏观经济影响。首先编制氢能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最终需求,将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建设和运营作为中间投入;其次,结合碳排放卫星账户,从经济和排放2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每万吨绿氢投资产生约1.26亿元的GDP,在运营阶段,平均每年的GDP贡献将近2 000万元;绿氢带来的总碳排放仅为蓝氢和灰氢的约1/10,具有明显的减碳优势。所提方法可以推广到省域乃至城市尺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正>风光制氢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将绿氢的成本下降至接近化石能源制氢成本,为绿氢对灰氢的存量替代提供动力。因此,未来要寻找先发优势场景,制定与区域资源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氢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已成为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并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