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工业企业数量全国领先,具备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地理区位、资源、发展环境、旅游客源市场等优势条件。但辽宁省的工业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辽宁应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的独特优势,全新开辟工业资源,不断丰富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内容,进一步密切企业与政府、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强化工业文化旅游的营销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优秀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把企业文化放在重中之重,把文化基因当成品牌构造的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内而外,进发出无穷力量,这是在资源匮乏时代的不竭资源。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3,(6):110-113
深深扎根于赣鄱大地的万寿宫文化是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是江西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万寿宫文化与其他道派文化不同,它兼具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特性,在民间的普及度很高、影响力很大,是一种可以全方位开发的文化资源。开发万寿宫文化创意产业,将获得经济社会的双收益。应认真保护、整理、开发万寿宫文化资源,提炼万寿宫文化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所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万寿宫文化的物质与精神产品及特色旅游,以此促进江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早日把江西建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4.
三明这一区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在福建乃至全国具有独特的文化现象,如何把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又提升三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本文提出了提升三明市文化“软实力”的可资三明市党委、政府高层借鉴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是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的基础性瓶颈。其中,城市吸纳了大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性资源,以至于城乡文化资源在总量上,省份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影响着众多农村人口无法同城里人一样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乡村社会的土壤正在消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工业社会需要的新文化模型正在形成,城乡文化资源的不均衡正在成为其形成的现实阻碍。所以,探究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对策机制,成为破解三农难题,消除城乡差距,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最终实现广大农村人口文化权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渊源。区域文化资源作为企业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战略资源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导入区域文化资源,需要科学、合理地发掘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游客旅游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山西为例首先阐述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对提高旅游质量的意义,然后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为什么得不到深度挖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国汉语语境与西方语言语境中探求了文化的内涵,认为文化应取其广义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化信息资源内核与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文化信息资源除了艺术、文学、传统等方面外,还应包括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这是物质、知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也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同样应将农民的整体生活方式纳入其中,这是建立在文化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践。  相似文献   

9.
滇越铁路滇段是云南近代发展的见证者,具有车站旅游资源、工程技术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同时途经云南许多著名的自然景点和工业遗产景点,是一条具有很大旅游价值的铁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它的文化涵量与价值无可估量,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问题,如何把握文化资源的特征、品质和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立法和政策引导,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机制,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机制,才能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文化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